序
《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失,不一而足,而《涑水通鉴》《紫阳纲目》叙述晋事,书法与《晋书》相出入者,亦不胜举焉。愚谓当今之时,以古为鉴,不必问其史笔之得失,但当察其史事之变迁。两晋之史事繁矣,即此内讧外侮之复杂,仆已更难详。宫闱之祸,启自武元,藩王之祸,肇自汝南,胡虏之祸,发自元海;卒致铜驼荆棘,蒿目苍凉,鳌坠三山,鲸吞九服,君主受青衣之辱,后妃遭赭寇之污,此西晋内讧外侮之大较也。王敦也,苏峻也,陈敏杜弢祖约也,孙恩卢循徐道复也,而桓玄则为篡逆之尤,此东晋内讧之最大者。二赵也,三秦也,四燕五凉也,成夏也,而拓跋魏则为强胡之首,此为东晋外侮之最甚者。盖观于东西两晋之一百五十六年中,除晋武开国二十余年外,无在非祸乱侵寻之日,不有内讧,即有外侮,甚矣哉!有史以来未有若两晋祸乱之烈也。夫内政失修,则内讧必起,内讧起则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自古皆然,晋特其较著耳。鄙人愧非论史才,但据历代之事实,编为演义,自南北朝以迄民国,不下十数册,大旨在即古证今,惩恶劝善,而于《两晋演义》之着手,则于内讧外侮之所由始,尤三致意焉。盖今日之大患,不在外而在内,内讧迭起而未艾,吾恐五胡十六国之祸,不特两晋为然,而两晋即今日之前车也。天下宁有蚌鹬相争,而不授渔人之利乎?若夫辨忠奸,别贞淫,抉明昧,核是非,则为书中应有之余义,非敢谓上附作者之林,亦聊以寓劝戒之意云尔。惟书成仓猝,不免诖误,匡我未逮,是所望于阅者诸君。中华民国十三年夏正季秋之月,古越蔡东帆自叙于临江寄庐。两晋世系图按晋武帝为司马懿孙,元帝则为司马懿曾孙,祖(亻由)父觐,皆为琅琊王。相传西晋传三世,凡四主,计五十二年。东晋传四世,凡十一主,计一百零四年,两共计一百五十六年。(《晋书》载西晋五十四年,东晋一百零二年,此为怀愍失国后之二年,晋廷无主,仍用怀愍年号,今读史家言,谓宜并入东晋,颇有至理,故从之。)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子
- 论语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旧唐书
- 宋书
- 魏书
- 金史
- 逸周书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平宋录
- 传记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近思录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太白阴经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商君书
- 医家
- 农桑辑要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园冶
- 随园食单
- 杂家
- 夜航船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西游记
- 红楼梦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镜花缘
- 唐传奇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西汉演义
- 前汉演义
- 龙城录
- 刘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了凡四训
- 无量寿经
- 僧伽吒经
- 老子想尔注
- 古文观止
- 呻吟语
- 词源
- 诗词
- 隋代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