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列女传 > 正文 >>

文学意义

西汉刘向编撰的《列女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和通史,又是最早使传体脱离经、纪而独立成书的史学著作。它借鉴《史记》的体裁结构,继承发展了以往解经、释纪之传的某些合理因素,吸取精华,有所创新,完成了单行传体的变革,在史学上引起了专写人物传记风气的盛行,并促使后世妇女传记不断增多。

引起传体史书迅速发展,最早使传体脱离经、纪而独立成书的,当推刘向《列女传》。首先,其叙事已与解经无关。《列女传》虽是采撷包括《诗》《书》等诸经在内的旧文序次而成,但比事属辞,确为一部史家传记之书,《隋书·经籍志》以后各种目录都将它列入史部传记类或杂传类。它的编撰没有任何解说经典的意图,叙述故事也都是依据史实,力求从客观的角度着笔成文。,其次,其记人已同释纪无关。《列女传》的编撰目的在于维护封建政权的稳定,但全书百余篇人物传记却自成体系,并未以帝王世系和行事来冠冕、统摄,设立类似本纪的名目。

然而,《列女传》的问世又与解经之传、释纪之传结下了不解之缘。

刘向生当经学昌明时代,本身还是经学大师,其著述自然要受到解经之传的影响。《列女传》各传末尾引《诗》以证,与现存《韩诗外传》类似。这原是古书引《诗》的惯例,《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等都使用这种笔法。余嘉锡先生指出:昔人解经有内、外传之不同,内传循文下意,外传则本与经不必相比附。⑵和《韩诗外传》相比,《列女传》同经的联系更少,,它只是引《诗》证事,不释经义。尽管这样,《列女传》仍有解经之传的踪迹。清代章学诚说它引风缀雅,托兴六艺,又与《韩诗外传》相为出入,则互注于《诗经》部次,庶几相合⑶。

传体作品有的描写传主一生的事迹和经历,时间跨度较大,并作多侧面的记叙,如《史记》诸列传;有的虽然独立成篇,首尾完具,但因传主地位不高或事业不显,只有某些事迹可资取法,于是就选一个或几个事迹去写,别的仅用一语或数语略记,近似随举一事而为之传的《左传》传经之体。《列女传》即属后者。同时,《列女传》甚有《榖梁传》清而婉的文风,清丽简约,,朴实明达。各传形制短小,最长的1387个字,最短的一篇仅仅90个字,一般200至400个字左右,但却收到了文约事丰的效果。《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⑷《列女传》各传传末几乎都以君子曰、君子谓来阐述己见,毫无疑问,这是采用了《左传》的模式。

《列女传》更多地受到释纪之传即《史记》的影响。《史记》初成时,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汉宣帝时,司马迁的外孙杨恽祖述其书,《史记》才公布于众。不过它的广泛流传还是在刘向之后。成帝时,刘向主持校书,常征引《史记》作雠校折衷的依据。他对司马迁的道德文章推崇备至,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⑸。他还曾做过补续《史记》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借鉴其体裁结构,吸取其语言精华,有所创新。他应是第一个运用此新体裁及叙事方式,脱出补续《史记》的范畴而别辟新领域者,所著《列女传》——第一部妇女通史——即可作代表。⑹

除了通史的体例,《列女传》从《史记》中得到启示最多的,当是列传中的类传。类传是将同类人物汇集一起,以其志同行似,总括合写成传,如《史记》中的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曰者、龟策、货殖等,里面有百官贵族,又有普通平民,从一个侧面更好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列女传》采用了这种形式,种类相从为7篇,把百余名人物分置于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等7个小类中,每类几乎包括了从传说时代到西汉中期各阶级、各阶层的女性。由于继承和发展了以往解经之传和释纪之传的某些合理因素,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列女传》完成了单行传体的创革,在史学上引起了一种专写人物传记风气的盛行。《隋志》史部杂传类序的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历史现象,兹录于下:

武帝从董仲舒之言,始举贤良文学,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善恶之事,靡不毕集。司马迁、班固,撰而成之,股肱辅弼之臣,扶义俶傥之士,皆有记录。而操行高洁,不涉于世者,《史记》独传夷齐,《汉书》但述杨王孙之俦,其余皆略而不说。又汉时,阮仓作《列仙图》,刘向典校经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传,皆因其志尚,率尔而作,不在正史。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之书,,由是而作。魏文帝又作《列异》,以序鬼物奇怪之事,嵇康作《高士传》,以叙圣贤之风。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