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鉴赏
该书书名虽题《林公案》,但它并不是一部纯公案小说,也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传记小说。不过,它的历史真实性较以往的其它公案小说都要强,这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
《林公案》是一部融公案、侠义、政治、社会、历史于一炉的杂体小说。全书故事情节,主要以林则徐职务的不断调动为经线,以他在不同时期、不同职位上执行公务中所遇到并饵决的种种难题为纬线,编织成这样一部以公案与历史为主体的杂体小说。前25回,以侦破、审理各类刑事案件与处理并消除治河、漕运等问题上的积弊为主要内容。在写法上同以往的公案侠义小说没有多大差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为林公做警卫工作的侠士,由以往公案小说中清一色的男侠,,新增加了女侠红娥和她的使女燕儿,这两个侠女形象塑造得比较丰满。而且在取材上颇有新鲜感,其案情,在以往的公案小说中似不多见,这就是说,它在这方面有新的补充。同时,它的文字也较《狄公案》等显得生动活泼。
后35回主要写他在两广总督任上,以中流砥柱的大无畏精神,力挽狂澜,严禁鸦片,但终于斗不过腐朽卖国势力,被撤职调往新疆的悲壮事迹。显然,作者在写这部小说时,处在这样一种两难的境地:他既希望尽可能忠于史实,又想吸引更多的读者,于是只好在真实的历史中添加一些公案侠义与社会新闻的内容。由此可见,公案小说发展到这个阶段时的尴尬处境与寻求变异的窘迫状况。不过,林则徐从政为官的前期,确实做过枭司、按察使这类司法长官,,审狱办案乃其份内之事,因此,不管这些案件是否由他亲自审理过,起来大体上也还可信。但他遇险的那些情节,其真实性颇令人怀疑,也比较简单,远不如《施公案》《三侠五义》中的有关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
《林公案》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社会纪实性与历史真实感。它较真实地记载与表现了清末时期官场、司法、赋税、漕运等方面的种种黑暗现象与弊端,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使人感到那个政权的岌岌可危。书中有关地理方位、名物制度、风土人情的介绍与描绘,都比较准确。作者尤其熟悉当时的官场内幕,如第37至39回写林则徐手下的两个犹如同胞兄弟般的官员陈锦堂与杨天德,二人为了争夺一个楚省盐法道的美缺而勾心斗角的情节,,写得既真实而又精采。‘至于书的后半部叙写鸦片战争发生的前因后果,南海与东海的海防激战,其史料之详实、描写之具体,简直可以说是一部有关鸦片战争的真实记录。中英之间、道光皇帝与有关大臣之间就此问题的往来文件照实摘录,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书中许多重要的上层人物均有籍可查,臧否褒贬也比较客观。所有这些,对于读者真实地感受与认识清末社会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也表明作者的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比较丰富。
另外一点,其他公案小说中常见的神怪描写,在此书中也难觅踪影,中国古代小说作品包括公案小说中的超自然描写,其中一些有特定的思想蕴含和所指,属于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但也有不少属于封建思想,这种描写在西方思想文化的比照下,其迷信落后的特点显现出来,往往凿空不近人情,因而在当时受到批评。《林公案》追求事有所本,事件的发生进展符合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和一般规律,少作虚言妄语,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晚清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务实心理在增强,一些低水平的娱乐元素被自觉摒弃,作者自身的文学修养也较高。
但由于年代的限制,作者并没有对皇帝加以深刻的批判,虽然书中对道光皇帝也有一些微词,但反对封建帝制的思想并不明显。其批判的锋芒主要针对着以穆彰阿为首的那一帮奸相佞臣与贪官猾吏、土豪恶棍。与此同时,以崇敬的心态与饱满的激情,讴歌了以林则徐为首的一批爱国恤民的文官武将。其中,在南海、东海前线同英帝国主义侵略军血战到底、壮烈牺牲的一批将官形象比较突出、感人。从总体上看,这是一部洋溢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张扬反腐倡廉精神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