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宝货门
珠池
合浦产珠之地,名曰断望地,在海中孤岛下,去岸数十里,池深不十丈。蜑人没而得蚌,剖而得珠。取蚌,以长绳系竹篮,携之以没。既拾蚌于篮,则振绳令舟人汲取之,没者亟浮就舟。不幸遇恶鱼,一缕之血浮于水面,舟人恸哭,知其已葬鱼腹也。亦有望恶鱼而急浮,至伤股断臂者。海中恶鱼,莫如刺纱,谓之鱼虎,蜑所甚忌也。蜑家自云:“海上珠池,若城郭然,其中光怪,不可向迩。常有怪物,哆口吐翕,固神灵之所护持。其中珠蚌,终古不可得者。蚌溢生于城郭之外,故可采耳。”所谓珠熟之年者,蚌溢生之多也。然珠生熟年,百不一二,耗年皆是也。珠熟之年,蜑家不善为价,冒死得之,尽为黠民以升酒斗粟,一易数两。既入其手,即分为品等铢两而卖之城中。又经数手乃至都下,其价递相倍蓰,至于不赀。 在官有禁,州以廉名,谓其足以贪也。史称孟尝守合浦,珠乃大还,为廉吏之应。二十年前,有守甚贪,而珠亦大熟。虽物理无验,然此以清名至今,彼与草木俱腐耳。噫!孰知孟尝还珠之说.非柳子厚复乳穴之说乎?
采珠在官有禁,州以廉名,谓其足以贪也。史称孟尝守合浦,珠乃大还,为廉吏之应。二十年前,有守甚贪,而珠亦大熟。虽物理无验,然此以清名至今,彼与草木俱腐耳。噫!孰知孟尝还珠之说.非柳子厚复乳穴之说乎? 产珠之地,名曰断望地,在海中孤岛下,去岸数十里,池深不十丈。蜑人没而得蚌,剖而得珠。取蚌,以长绳系竹篮,
东广海中亦有珠池,伪刘置军采之,名媚川都。死者甚多,太祖皇帝平岭南,废其都为静江军。
蛇珠
干道初,钦州村落妇人黄氏,晒禾棚屋上。忽一物飞鸣而来,坠其髻上,复坠禾中,光曜夺目,盘旋不已。就取,乃一大珠。是夜,光怪满室,邻里异之。里正访知而索焉不得,闻之县官,其家惧,取蒸熟,光遂隐。后钦有士人姓宁,得与赴省,以万钱赊买往都下。贾胡叹曰:“此蛇珠也,惜哉!”宁以不售,携归还黄。今其珠故在,置之盘中,犹有微晕映盘。
辟尘犀
钦人有往深山,得大蜈蚣蜕,一节尺余,坚如铁石。持归,鸡犬皆惊,窗隙日影,更无霏埃。有博物者曰:“是所谓辟尘犀者耶?”
琥珀
人云茯苓在地千年,化为琥珀。钦人田家锄山,忽遇琥珀,初不之识,或告之日:“此琥珀也,厥直颇厚。”其人持以往博易场,卖之交址,骤致大富。
砗磲
南海有蚌属曰砗磲,形如大蚶,盈三尺许,亦有盈一尺以下者。惟其大之为贵,大则隆起之处,心厚数寸。切磋其厚,可以为杯,甚大,虽以为瓶可也。其小者犹可以为环佩、花朵之属。其不盈尺者,如其形而琢磨之以为杯,名曰潋滟,则无足尚矣。佛书所谓砗磲者,玉也,南海所产,得非窃取其名耶?
龙涎
大食西海多龙,枕石一睡,涎沫浮水,积而能坚。鲛人探之以为至宝。新者色白,稍久则紫,甚久则黑。因至番禺尝见之,不薰不莸,似浮石而轻也。人云龙涎有异香,或云龙涎气腥能发众香,皆非也。龙涎于香本无损益,但能聚烟耳。和香而用真龙涎,焚之一铢,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座客可用一翦分烟缕。此其所以然者,蜃气楼台之余烈也。
大贝
海南有大贝,圆背而紫斑,平面深缝,缝之两旁,有横细缕,陷生缝中,‘本草’谓之紫贝。亦有小者,大如指面,其背微青,大理国以为甲胄之饰。且古以贝子为通货,又以为宝器,陈之庙朝,今南方视之,与蚌蛤等,古今所尚,固不同耶?
- 推荐作品:
- 史
- 诗经
- 左传
- 仪礼
- 笠翁对韵
- 大戴礼记
- 正史
- 三国志
- 辽史
- 陈书
- 逸周书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明儒学案
- 载记
- 地理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通典
- 传习录
- 菜根谭
- 弟子规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司马法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邓析子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神相全编
- 疑龙经
- 谱录
- 茶经
- 随园食单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水浒传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官场现形记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狄公案
- 花月痕
- 何典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唐摭言
- 两晋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僧伽吒经
- 列子
- 太玄经
- 古文观止
- 冰鉴
- 训蒙骈句
- 长生殿
- 两汉
- 隋代
- 明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