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六守
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
文王询问太公道:“统治国家管理百姓的君主,失掉他的权利和百姓的支持的原因是什么呢?”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
太公答道:“那是他用人不慎造成的。君主应该做到六守、三宝。”
文王曰:“六守何也?”
文王问:“什么是六守?”
太公曰:“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太公回答说:“所谓的‘六守’:一是仁爱,二是正义,三是忠诚,四是信用,五是勇敢,六是智谋。”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文王问:“要怎样才能挑选到符合六守标准的人才呢?”太公说:“给他财物,‘考验他是否逾越礼法;使他尊贵的地位,考验他是否骄横不驯;对他委以重任,考验他是否坚定不移地去完成;让他去处理事务,考验他是否隐瞒欺骗;让他置身于危险之中,考验他是否临危不惧;让他去处理突发事变,考验他是否应变自如。富裕而不逾礼法的。是因为心中存有天理,这就是“仁爱”;尊贵而不骄横的,这就是“正义”;身负重任而能坚定不移去完成的,这就是“忠诚”;处理问题而不隐瞒欺骗的,这就是“信用”;身处危难而无所畏惧的,这就是“勇敢”;面对突发事变而应付裕如的,这就是“智谋”。君主不要把三宝交给别人,如果交给别人,君主就会丧失自己的权威。”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无以三宝借人,借人则君失其威。”
文王问:“您所指的三宝又是什么?”
文王曰:“敢问三宝?”
太公答道:“三宝就是大农、大工、大商。把农民组织起来聚居在一地互相帮助耕耘,就不会荒废土地,粮食就会充足;把工匠组织起来聚居在一地进行生产,工具交流使用,器具就会充足;把商贾组织起来聚居在一起进行贸易,相互进行贸易,财货就会充足。让这三大行业各安其业,百姓就不会寻思变乱。不应打乱这种区域结构,不要拆散居民的家族组织。使臣民不得富于君主,城邑不得大于国都。具备六守标准的人得到重用,君主的事业就能昌盛发达;三宝发展完备,那么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
太公曰:“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农一其乡,则谷足;工一其乡,则器足;商一其乡,则货足。三宝各安其处,民乃不虑。无乱其乡,无乱其族,臣无富于君,都无大于国。六守长,则君昌;三宝完,则国安。”
- 推荐作品:
- 孟子
- 中庸
- 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匡谬正俗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旧五代史
- 辽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松漠纪闻
- 九州春秋
- 传记
- 英雄记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东京梦华录
- 蛮书
- 吴船录
- 史评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孔子家语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孙子兵法
- 吴子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三命通会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园冶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容斋随笔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镜花缘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子不语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韩湘子全传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小八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僧伽吒经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刘子
- 总集
- 古文观止
- 郁离子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金朝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