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思顺
七纬顺度,以光天象;五性顺理,以成人行。行象为美,美于顺也;夫人为失,失在于逆。
故七纬逆则天象变,五性逆则人道败。变而不生灾,败而不伤行者,未之有也。山海争水,水必归海,非海求之,其势顺也。蹇利西南,就土顺也;不利东北,登山逆也。是以去湿就燥,火之势也;违高从下,水之性也。今导泉向涧,则为易下之流;激波陆山,必成难升之势。水之无情,犹知违逆趣顺,矧人心乎?
故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昔祸之府。由是观之:逆性之难,顺性之易,断可识矣。
今使孟说引牛之尾,尾断膑裂,不行十步。若环桑之条,以贯其鼻,縻以寻绹,被发童子,骑而策之,风于广泽,恣情所趣。何者?十步之行,非远于广泽,被发之童,非勇于孟说,然而近不及远,强不如弱者,逆之与顺也。
司马蒯聩,天下之攻剑者也。令提剑锋而掉剑觚,必刎其指,而不能以陷腐木,而况金甲乎?若提其觚而掉其锋,虽则凡夫,可以陆斩犀象,水截蛟龙矣。顺理而行,若执剑觚,逆情而动,如执剑锋,欲无伤乎,岂可得乎?
后稷善播植,不能使禾稼冬生,逆天时也。禹善治水,凿穴川,不能回水西流,逆地势也。人虽才艺卓绝,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故循理处情,虽愚蠢可以立名;反道为奇,虽贤哲犹有祸害。君子如能忠孝仁义,履信思顺,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 推荐作品:
- 孝经
- 笠翁对韵
- 白虎通义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金史
- 杂史
- 列女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岭外代答
- 传习录
- 儒家
- 菜根谭
- 荀子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三略
- 将苑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鬼谷子
- 千字文
- 墨子
- 百家姓
- 淮南子
- 名贤集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孽海花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李公案
- 春秋配
- 两晋演义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道家
- 庄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诗文评
- 呻吟语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
- 隋代
-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