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赏罚
治民御下,莫正于法;立法施教,莫大于赏罚。赏罚者国之利器,而制人之柄也。
故天以晷数成岁,国以法教为才。晷运于天,则时成于地;法动于上,刚治成于下。晷之运也,先春后秋,法之动也,先赏后罚。是以温风发春,所以动萌华也;寒露降秋,所以殒茂叶也;明赏自德,所以劝善人也;显罚有过,所以禁下奸也。
善赏者,因民所喜以劝善,善罚者,因民所恶以禁奸。故赏少而善劝,刑薄而奸息。赏一人而天下喜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用能教狭而治广,用寡而功众也。
昔王良之善御也,识马之饥饱规矩徐疾之节,故鞭策不载而千里可期;然不可以无鞭策者,以马之有佚也。圣人之为治也,以爵赏劝善,以仁化爱民,故刑罚不用,太平可致;然而不可废刑罚者,以民之有纵也。是以赏虽劝善,不可无罚,罚虽禁恶,不可无赏;赏平罚当,则理道立矣。
故君者赏罚之所归,诱人以趣善也。其利重矣,其威大矣。空悬小利,足以劝善;虚设轻威,可以惩奸。矧复张厚赏以施下,操大威以临民哉!
故一赏不可不信也,一罚不可不明也。赏而不要,虽赏不劝;罚而不明,虽刑不禁。不劝不尽,则善恶失理,是以明主一赏善罚恶,非为己也,以为国也。适于己,而无功于国者,不加赏焉,逆干己,而有劳于国者,不施罚焉。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苟能赏信而罚明,则万人从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不济,何行而弗臻矣!
- 推荐作品:
- 集
- 孟子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南史
- 北史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松漠纪闻
- 顺宗实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地理
- 水经注
- 蛮书
- 读通鉴论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六韬
- 吴子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邓析子
- 氾胜之书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焦氏易林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笑林广记
- 夜航船
- 老老恒言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避暑录话
- 山海经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鬼神传
- 花月痕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独异志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神仙传
- 太玄经
- 云笈七签
- 诗文评
- 桃花扇
- 两汉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