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论衡 > 正文 >>

历代版本

现存《论衡》有八十五篇,与《后汉书·王充传》的说法吻合。 但王充在《自纪篇》中却说吾书百篇,吾书亦才出百,可能《论衡》原有百篇以上,到范晔写《后汉书》时仅可见到八十五篇了。王充死后,《论衡》 最初由蔡邕、王朗二人传世,以后辗转流传,篇目有所佚失是完全有可能的。

《论衡》见于著录较晚,《隋书·经籍志·杂家》著录《论衡》,二十九卷,《旧唐书·经籍志·杂家》著录《论衡》,三十卷。二者相差一卷,可能是从二十九卷中分出《自纪篇》单为一卷的缘故。自此以后,见于著录的《论衡》多为三十卷。《论衡》在宋代以前无定本。北宋庆历五年,进士杨文昌用当时流行的俗本二十七卷与史馆本三十卷对校,改正涂注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七字作序刊印,称为善本。百余年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会稽太守洪适又据杨刻本复加校订重刻。,这两种宋版《论衡》目前仅存残卷。

现在收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本《论衡》,经元、明两代不断修补,是今存最早刊印的全本。另有《新刊王充论衡》十五卷本八册,是明朝初年坊间据宋乾道三年本刻印的,这两种刻本均未流行于世。流行较广的是明嘉靖十四年吴郡苏献可刻印的通津草堂本《论衡》。以后的版本很多,都是根据这个本子刻印的,只是有些刻本据宋本补足了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