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万章问:“听人说,到禹的时代道德衰微了,天下不传给贤人,却传给儿子,有这回事吗?”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孟子说:“不对,不是这样的。上天想把天下给贤人,就会给贤人;上天想把天下给儿子,就会给儿子。从前,舜将禹推荐给上天,经过十七年,舜去世,服丧三年后,禹避开舜的儿子到了阳城,天下的老百姓都跟随着他,就像尧去世后不跟从尧的儿子而跟从舜一样。禹向上天推荐益,经过七年,禹去世,服丧三年后,益避开禹的儿子到了箕山的北面,朝见天子、打官司的人不去见益而去见启,他们说:‘这是我们君主的儿子。’歌颂的人都不歌颂益而歌颂启,他们说:‘这是我们君主的儿子。’尧的儿子丹朱不贤能,舜的儿子也不贤能。舜辅佐尧,禹辅佐舜,经历的岁月多,对百姓的恩惠时间也久。启很贤明,能虔诚地继承禹的传统。益辅佐禹,经历的时间短,对百姓施恩泽不长。舜、禹、益之间,相去久远,他们的儿子贤明或不贤明,都是天意,不是人的力量所能为的。凡事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却自然办到了的,都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招致的却自然来到了的,就是命运。一个平民而能拥有天下,品德修养必然象舜和禹一样,而且还要有天子的推荐,所以孔子就没能拥有天下。继承祖先而拥有天下的,上天所废弃的,必然是象夏桀、商纣一样的人,所以益、伊尹、周公也没能拥有天下。伊尹辅佐商汤统一了天下,商汤去世,太丁也没有做天子,外丙继位两年,仲壬在位四年,太甲破坏了商汤的典章法律,伊尹就把他流放到桐邑。过了三年,太甲悔过认罪,自己埋怨自己,在桐邑学习仁爱和改变行为方式,三年中,他听从伊尹对自己的训导,于是又回到亳都当天子。周公之所以没能拥有天下,就和益在夏代、伊尹在殷朝一样。孔子说:‘唐尧、虞舜让位给贤者,夏、商、周三代王位世代继承,道理是一样的。’”
- 推荐作品:
- 经
- 礼记
- 周礼
- 公羊传
- 易经
- 中庸
- 白虎通义
- 新唐书
- 元史
- 魏书
- 周书
- 北史
- 金史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越绝书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素书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撼龙经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灵城精义
- 谱录
- 书目答问
- 智囊全集
- 朱子家训
- 论衡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齐东野语
- 搜神后记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释家
- 无量寿经
- 道家
- 老子
- 列子
- 尹文子
- 昭明文选
- 西湖梦寻
- 伯牙琴
- 词源
- 五代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