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杨镐逮治
八月十三日,上遣缇骑逮治杨镐。九月二十六日,刑科参失机诸臣功罪状:参看得杨镐丧师失地,据法罪原难逭。而哓哓置辩。曰未尝私李如柏也,曰杜松故违节制也,曰马上督催不敢抗违也,不思如柏乃辽东大将,当时四路并进,何不以大将当关而乃以清河与如柏,故令杜松出抚顺耶?在如柏怯懦畏敌,本无求战之意,故再出辄逃,而镐以令箭招之,说者谓令箭先藏柏身,托之传自于镐,则镐之私庇如柏甚明,不然杜松轻进,何不用一箭令退,而独于如柏汲汲也。杜松廉勇久着,有古名将风,闻镐将出师,杜松谓兵饷未充,士卒不习,将领未协,不便大举。镐贪功自用,径行不听,松乃密遣人进关投揭当事,冀缓其师,而如柏侦知,令人于关外邀回,重责十棍,致松谋不行,兵受其创,见有松侄总兵杜文焕抱愤投揭可问。即此举动,已含陷松之毒矣。乃誓师时如柏佯与松洒酒拜别,曰吾以头功让汝。松磊落丈夫,慨信不疑,贾勇先登,不知如柏早已布置奸人,为松乡导,诱其暗入奸伏,盖敌素所畏者松与刘綎也。先得镐告示,悉其精锐,潜伏抚顺一路,独以当松。松果为乡导所诱,如柏先逃,望援不至,遂碎首沦没,寸骨不存,刘綎亦复血战,一时死敌。是松之死,实镐与如柏同谋计陷。坏此长城,为异日和戎之地,而乃曰三路之败,总由杜松故违节制耶。在镐为此丧心之言,计欲自脱。而遂转相流布,不念其死敌,而且没其功。松死不瞑目矣。严诘催战,固奉有明旨,独不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乎?即不然而以抗违被逮,不犹愈于以败衄伏辜耶?即令口如悬河,其如法在不赦,至李如桢与周永春失陷开原,明旨曰:开原失陷,抚臣责任封疆,岂能无罪?则其罪视如柏,俱一体之人。况辽事未平,有罪无功,仍宜单论其罪。如柏虽先雉经,尚当跪斩,镐等若容兔脱,是谓无刑。
- 推荐作品:
- 尚书
- 左传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易经
- 旧唐书
- 金史
- 梁书
- 编年史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传记
- 列女传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盐铁论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李卫公问对
- 历代兵制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黄帝内经
- 伤寒论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温病条辨
- 撼龙经
- 葬书
- 天玉经
- 疑龙经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权谋残卷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西厢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三遂平妖传
- 南北史演义
- 雷峰塔奇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白牡丹
- 小八义
- 唐摭言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知言
- 列子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呻吟语
- 词源
- 长生殿
- 唐代
- 宋代
- 金朝
- 元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