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张延登请申海禁
四月十八日,浙江巡抚张延登奏曰:自去岁闽寇闯入浙中,臣督三区水陆官兵协剿败衄远遁,近据侦探,自李芝奇叛郑芝龙而去其党,若陈成宇、白毛老、赤紫哥、桂叔老,窜入闽粤之界,约船六百余号,釜游不定,彼荒歉无所得食海洋寥廓,顺风一苇可航,万一复来,为害更烈。臣思善后之策,独海禁一节,为目前最急之着。按海寇之始,出于闽民通番之弊,通番获利十倍,人舍死趋之,其流祸遂至不可救药。闽浙海运交界之处,名曰沙堤,以限南北,勒令闽船不许过浙,浙船亦不许过闽。天启七年三月,抚臣潘汝祯奏浙闽俱濒海邻倭,虑奸民勾引,禁船只不许往来,日久玩憩,出入毋禁,以致崇祯元年海寇大举入犯,臣细访闽船之为害于浙者有二。一曰杉木船,福建延、汀、邵、建四府出产杉木,其地木商,将木沿溪放至洪塘、南台、宁波等处发卖,外载杉木,内装丝绵,驾海出洋,每赁兴化府大海船一只,价至八十余两。其取利不赀。一曰钓带鱼船,台之大陈山、昌之韭山、宁之普院山等处,出产带鱼,犹闽之蒲田、福清县人善钓,每至八九月,联船入钓,动经数百,蚁结蜂聚,正月方归。官军不敢问。此二项船,皆与贼通,贼先匿大陈山等处山中为巢穴,伪立头目,刊成印票,以船之大小为输银之多寡,或五十两,或三十、二十两不等,货未发,结票谓之报水。货卖完,纳银谓之交票。毫厘不少,时日不爽。此二项船贯盗贼勾引之囮媒也。至浙人之自为害者,奸船为最。前钓鱼船搭厂于山,系船于海,内地奸民,皆以大小划船假冒乡绅旗号,装载酒米,与渔船贸易,而藏违票硝磺等物以资贼,每获重利而归。穷洋竟同闹市。是划船者,又盗贼兵粮之齎送也。欲清海禁,非严禁三项船不可。或谓水行埠旧有船税,禁船则商贾不通,税何从出?不知旧规,两处商人,俱卸沙埕倒换,货自南来者,如糖靛椒藤诸物,必易浙船以入。货自北去者,如桃枣药材诸物,必易闽船以出。杉木船独不可责之易乎。明禁既行,但有由外洋竟至定海者,即以越禁重处。如此则稽查既易,而税亦不至乏绝矣。或又谓海上居民,以海为业,剥船若禁,樵采何资?臣又访大样剥船只,桅木桨便捷如飞,勾引最易。今须令近海县分有司,按船编号止许两划之小船,近老岸行使,朝出暮归,不许穷洋极岛,船小则不能重载,限日则不能远去,官旗各色,尽行禁革,亦公私两便之道也。
- 推荐作品:
- 集
- 笠翁对韵
- 明史
- 宋书
- 新五代史
- 魏书
- 梁书
- 续资治通鉴
- 杂史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传记
- 江南野史
- 地理
- 蛮书
- 政书
- 通典
- 史通
- 传习录
- 儒家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说苑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园冶
- 吕氏春秋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搜神后记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绿野仙踪
- 老残游记
- 十二楼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心经
- 列子
- 神仙传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别集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词源
- 词曲
- 长生殿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