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浙中王门学案·尚书顾箬溪先生应祥
顾应祥字惟贤,号箬溪,湖之长兴人。弘治乙丑进士。授饶州府推官。桃源洞寇乱,掠乐平令以去,先生单身叩贼垒,出令,贼亦解去。入为锦衣卫经历,出佥广东岭东道事,讨平汀、漳寇、海寇、郴、桂寇,半岁间三捷。宸濠乱定,移江西副使,分巡南昌,抚循疮痍,招集流亡,皆善后事宜。历苑马寺卿。奔母丧,不候代,家居者十五年。再起原任。时方议征元江,先生以那鑑孤豚,困兽不可急。会迁南兵部侍郎以去。后至者出师,布政徐波石死焉。嘉靖庚戌,陞刑部尚书。先生以例繁,引之者得意为出入,命郎官吴维岳、陆稳定为永例,在曹中奖拔于鳞、元美,由是知名天下。分宜在政府,同年生不敢鴈行。先生以耆旧自处,分宜不悦,以原官出南京。癸丑致仕,又十二年卒,年八十三。
先生好读书,九流百家皆识其首尾,而尤精於算学。今所传《测渊海镜》、《弧矢算术》、《授时历撮要》,皆其所着也。少受业於阳明。阳明殁,先生见《传习续录》,门人问答多有未当於心者,作《传习录疑》。龙溪《致知议略》亦摘其可疑者辨之。大抵谓:“良知者,性之所发也,日用之间,念虑初发,或善或恶,或公或私,岂不自知之?知其不当为而犹为之者,私欲之心重而恕己之心昏也。苟能於一起之时,察其为恶也,则猛省而力去之,去一恶念,则生一善念矣。念念去恶为善,则意之所发,心之所存,皆天理,是之谓知行合一。知之非难,而行之为难。今曰‘圣人之学,致良知而已矣。人人皆圣人也,吾心中自有一圣人,自能孝,自能弟’。而於念虑之微,取舍之际,则未之讲,任其意向而为之,曰‘是吾之良知也’。知行合一者,固如是乎?”先生之言,以阳明“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为格物”为准的,然阳明点出知善知恶原不从发处言,第明知善知恶为自然之本体,故又曰:“良知为未发之中。”若向发时认取,则善恶杂揉,终是不能清楚,即件件瞒不过照心,亦是克伐怨欲不行也。知之而后行之,方为合一。其视知行终判两样,皆非师门之旨也。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周礼
- 谷梁传
- 中庸
- 子夏易传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三国志
- 后汉书
- 周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逸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明季北略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儒家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国语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武经总要
- 练兵实纪
- 虎钤经
- 农家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李虚中命书
- 古画品录
- 千字文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山海经
- 聊斋志异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古今谭概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后汉演义
- 河东记
- 小五义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了凡四训
- 神仙传
- 悟真篇
- 文子
- 总集
- 曾国藩家书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