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原法
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无法。
何以言之?二帝、三王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授田以耕之;知天下之不可无衣也,为之授地以桑麻之:知天下之不可无教也,为之学校以兴之,为之婚姻之礼以防其淫,为之卒乘之赋以防其乱。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固末尝为一己而立也。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在后世方议其法之疏,而天下之人不见上之可欲,不见下之可恶,法愈疏而乱愈不作,所谓无法之法也。
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筐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天下之人共知其筐箧之所在,吾亦鳃鳃然日唯筐箧之是虞,向其法不得不密。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论者谓一代有一代之法,子孙以法祖为孝。夫非法之法,前王不胜其利欲之私以创之,后王或不胜其利欲之私以坏之。之者固足以害天下,其创之者亦未始非害天下者也。乃必欲周旋于此胶彼漆之中,以博宪章之余名,此俗儒之剿说也。坏即论者谓天下之治乱不系于法之存亡。
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苟非为之远思深览,一一通变,以复井田、封建、学校、卒乘之旧,虽小小更革,生民之戚戚终无已时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自非法之法桎梏天下人之手足,即有能治之人,终不胜其牵挽嫌疑之顾盼,有所设施,亦就其分之所得,安于苟简,而不能有度外之功名。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故曰有冶法而后有治人。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仪礼
- 谷梁传
- 易经
- 其他经学
- 大学
- 易传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史记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旧五代史
- 周书
- 金史
- 梁书
- 逸周书
- 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松漠纪闻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史通
- 儒家
- 荀子
- 国语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六韬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吴子
- 韩非子
- 棠阴比事
- 农家
- 北山酒经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温病条辨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艺舟双楫
- 夜航船
- 名贤集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小说家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儒林外史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酉阳杂俎
- 孽海花
- 花月痕
- 前汉演义
- 幻中游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列子
- 老子想尔注
- 尹文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长生殿
- 南北朝
- 五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