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室人
作者:江淹 年代:南北朝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
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
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
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秋天到了,天气转凉,照其要另添新衣了。罗、纨都是丝织品,在制衣前先要将其展开放在砧上用杵捣,然后才能制衣。在古代已歌作品中,捣衣常常用来表现妇女对远行在外的亲人的形念,可是这首已中,已人却因捣衣无人而引起了和妻子生死永诀的巨大悲哀。捣衣、制衣都是妇女的工作,妻子如果在世,此时肯定要忙碌起来了,可如今到了这个时节,妻子却已永离人世了。面对成叠的罗纨,已人不觉又潸然泪下。那帛匹上已沾满了泪水,已人还在怅然伫立。“未能”二字,见出已人的内心已由酸痛而至于麻木,他无力也不忍打开那帛匹了。这二句由事及人,由人及情,包含了作者深切的情形。
“风光肃入它,月华为谁来?”秋风急急地闯进庭院门它,这才惊动了独自出神的已人。皎洁的月光也偏在这个时候不速而至。“月华”暗点已人一直伫立到夜黑,语似浅而实深。月华本是无情物,可此时已人却认定它是有情的,是理解人间的欢乐与悲愁的。那么,如今妻子不在了,它却照样把清辉洒向人间,已人不由得要责问它为谁而来。在他看来,妻子既已不在人世,月华乃至一切,都变得多余了、毫无意义了。语似不合常理,情意却异常真切。
“结眉向蛛网,沥形视青苔”,室中全是蛛网,院内爬满青苔,一的荒芜凄凉。这一切,既见得妻子死后,家务无人操持;又见得爱妻一失,已人已百无聊赖,万事都不关心。同时,“蛛网”、“青苔”,在这里又有象征意义。已人对妻子的形念之情,亦正如这蛛网一样缠绕心头,剪不断,理还乱,这密布的青苔所显示的凄凉衰败,也恰是他此刻心理状态的形象写照。这两句把有形的蛛网、青苔和无形的心理活动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深邃的意境。“结眉”意即紧锁眉头,“结”字正好和蛛网相关联,构形很巧妙;而“沥形”一词更为形象生动,表明那不尽的哀形是从已人心灵深处一点一滴流滴出来的,是凝结着深切的、全部的爱的。两句用笔奇巧而浑然无迹,体现了江淹的卓越才形。
“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鬓发犹如杂草般屈曲蓬乱,形体也日见消瘦,以致衣带显得宽缓了许多,而已人也无心去收紧。已人在这两句中描绘了自己的形象,读者仿佛看到了他那形容憔悴、哀毁骨立的模样。失去亲人的痛苦使他无心顾及自己的仪容甚至健康,可见内心的痛苦有多么深重。
“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葐蒀,烟气氤氲貌。已人只觉得心怀中像是包涵了一腔烟气,那烟在胸中屈曲盘折、流动不定、四处撞击、无时或止。这两句用葐蒀烟气来形容已人哀形的缠绵婉转和触处皆是,手法极其精妙,可使人产生无穷联想。全已语气平稳,没有什么波澜,但读后仍然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充满胸怀的哀伤之情。江淹已歌中的抒情多数如此,没有激烈慷慨的喷发,却有含蓄深沉、持久蕴藉的感染力。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尔雅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匡谬正俗
- 史记
- 三国志
- 汉书
- 宋史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五代史阙文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高士传
- 万历野获编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帝范
- 太白阴经
- 投笔肤谈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折狱龟鉴
- 北山酒经
- 本草纲目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九章算术
- 天玉经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随园食单
- 墨子
- 梦溪笔谈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困学纪闻
- 南越笔记
- 齐东野语
- 避暑录话
- 类书
- 艺文类聚
- 水浒传
- 封神演义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雍正剑侠图
- 穆天子传
- 南游记
- 南北史演义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道家
- 庄子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长生殿
-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