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
作者:谢灵运 年代:南北朝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译文
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
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注释
岁暮:年底。
殷忧:深深的忧虑,《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殷:多,深。 寐:睡觉。 颓:尽。
朔风:北风;朔:北方。 劲:猛烈。 哀:悲痛,凄厉。
运往,四季更替;运:即一年四季的运转。 淹物:久留之物;淹:浸没。 年逝:年华逝去。 催:紧迫。
据“年逝觉已催”这一句话推测,这首诗应当作于诗人晚年。诗人当时被贬为永嘉太守,接触了山阴道上的千岩竞秀和万壑争流的山水,有感而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岁暮感怀诗,时间又是在寂静的长夜。在这感一年将尽夜”,诗人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不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
诗的开头两句,以夜不能寐托出忧思之深,用一感苦”字传出不堪禁受长夜难眠的折磨之状。但对感殷忧”的内涵,却含而不宣。《诗经·邶风·柏舟》有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感殷忧”包含下文已经明白揭出的感运往”感年逝”之悲。它并非单纯的对自然寿命的忧虑,而是交织着人生追求、社会人事等多方面矛盾的复杂思绪。
三四两句是殷忧不寐的诗人岁暮之夜所见所闻。积雪的白,本就给人以寒凛之感,再加以明月的照映,雪光与月光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种清冷寒冽的青白色光一,给人以高旷森寒的感受。这是一种典型的阴刚之美。这一句主要是从色感上写岁暮之夜的凛寒高旷之象。下一句则转从听觉感受方面写岁暮之夜所闻。感朔风”之感劲”,透出了风势之迅猛,风声之凄厉与风威之寒冽,着一感哀”字,不仅如闻朔风怒号的凄厉呜咽之声,而且透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两句分别从视、听感受上写出岁暮之夜的高旷、萧瑟、寒凛、凄清。这两句的真正妙处是它和殷忧不寐的诗人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契合。诗人是在特凉的处境与心境下猝然遇物,而眼前的景象又恰与自己的处境、心境相合,情与境合、心与物惬。明月映照积雪的清旷寒冽之境象,似乎正隐隐透出诗人所处环境之森寒孤寂,而朔风劲厉哀号的景象,则又反映出诗人心绪的悲凉与骚屑不宁。
五六句写到随着时间的运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长留,人的年岁也迅速消逝。值此岁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这两句抒发诗人岁月不居、年命易逝之慨。这种迟暮之感与诗人的壮志不能实现的苦闷联系在一起,并由感明月”二句所描绘的境界作为烘托,这种感慨并不流于低沉的哀吟,而是显得劲健旷朗、沉郁凝重。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交融汇合,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无可追回的惋惜和对事业无成的惆怅。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 推荐作品:
- 经
- 诗经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公羊传
- 匡谬正俗
- 史记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元史
- 北史
- 北齐书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奉天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说苑
- 三十六计
- 孙子兵法
- 六韬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慎子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伤寒论
- 难经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茶经
- 朱子家训
- 老老恒言
- 西游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老残游记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鬼神传
- 北游记
- 常言道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刘公案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声律启蒙
- 释家
- 心经
- 五灯会元
- 僧伽吒经
- 黄帝四经
- 黄庭经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郁离子
- 历史故事
- 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