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背景
当李大师开始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魏收的《魏书》已经流传很久,魏澹的《魏书》和王劭的《齐志》等也已成书。而当李延寿继续编纂南北史的时候,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的编纂工作也正在进行或定稿。既然关于南北朝的史书已有多种,那么,李氏父子为什么还要另外编写这一时期的历史著作呢?李延寿的自序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他的父亲常以宋、齐、梁、陈、魏、北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于是发奋成就《南史》与《北史》。
《南史》以《宋书》、《南齐书》、《梁书》及《陈书》为蓝本,共566卷,又参考杂史千余卷,删繁就简,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删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但无表、志。显然,在隋、唐全国统一的局面形成后,人们很需要综合叙述南北各朝历史的新著。同时,分裂的封建政权互相敌视的用语如索虏、岛夷之类,已与全国统一后南北各民族大融合的形势不相适应比李延寿时代稍后的刘知几也强烈反对这种称谓。,所以李氏父子打破了朝代的断限,通叙南北各朝历史,又在书中删改了一些不利于统一的提法,正是反映了当时历史的要求。这也是南北史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史》有本纪和列传,无表、志。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共八十卷。其编撰方法按朝代顺序、帝王在位先后,排列各朝帝王、宗室、诸王、大臣等纪传。
本纪中有《宋本纪》三卷,《齐本纪》二卷,《梁本纪》三卷,《陈本纪》二卷。列传中除专传外,列类传九种。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谷梁传
- 易经
- 文昌孝经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新五代史
- 南史
- 明季南略
- 杂史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东观奏记
- 别史
- 十七史百将传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评
- 读通鉴论
- 儒家
- 荀子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兵家
- 百战奇法
- 慎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天工开物
- 黄帝内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葬书
- 天玉经
- 李虚中命书
- 谱录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夜航船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池北偶谈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何典
- 南北史演义
- 荡寇志
- 龙城录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薛仁贵征东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了凡四训
- 知言
- 道家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文子
- 诗文评
- 别集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词曲
- 桃花扇
- 先秦
- 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