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余既劝草亭作《北史演义》问世,自东、西魏以至周、齐及于隋初,其兴亡治乱之故,已备载无遗,远近争先睹之为快矣。特南朝始末,未能兼载,览古之怀,人犹未餍。且于补古来演义之阙,犹为未备也。乃复劝其作《南史演义》,凡三十二卷。自东晋之季,以迄宋、齐、梁、陈,二百余年,废兴递嬗,无不包罗融贯,朗如指上罗纹。持此以续《北史》之后,可谓合之两美矣。或谓南朝风尚,贤者鹜于玄虚,不肖者耽于声色,所遗事迹,类皆风流话柄,所谓六朝金粉是也。载之于书,恐观者色飞眉舞,引于声色之途而不知返,讵非作书者之过耶?余应之曰:“嘻!子何见之小也?夫有此国家,即有兴替。而政令之是非,风俗之淳薄,礼乐之举废,宫闱之淑慝,即于此寓焉。其兴也,必有所以兴;其亡也,必有所以亡。如是而得者,亦如是而失。影响相随,若报复然。阅者即其事以究其故,由其故以求其心,则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胥于是乎在。宁可执‘金粉’两字概之耶?且圣人删《诗》,不废《郑》、《卫》,亦以示劝惩之意。是书之作,亦犹是而已矣。况荒淫侈靡之事,正史亦并载之,其能尽弃之否耶?”
或无以应,乃书之以弁于简端。
乾隆六十年岁在乙卯三月望前一日,愚弟许宝善撰。
- 推荐作品:
- 子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其他经学
- 后汉书
- 北齐书
- 辽史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五代史阙文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明儒学案
- 载记
- 越绝书
- 大唐西域记
- 吴船录
- 庐山记
- 史通
- 菜根谭
- 孔子家语
- 帝范
- 潜夫论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吴子
- 太白阴经
- 法家
- 管子
- 棠阴比事
- 邓析子
- 农家
- 本草纲目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艺术
- 古画品录
- 谱录
- 茶经
- 书目答问
- 杂家
- 千字文
- 笑林广记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金楼子
- 太平御览
- 三国演义
- 红楼梦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济公全传
- 三侠五义
- 穆天子传
- 常言道
- 何典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岭表录异
- 老残游记续集
- 河东记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云笈七签
- 悟真篇
- 刘子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浮生六记
- 文心雕龙
- 沧浪诗话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魏晋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