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蚕事预备·变色
《务本新书》:清明,将瓮中所顿蚕连,迁于避风温室,酌中处悬挂。太高伤风,太下伤土。谷雨日,将连取出,通见风日。那表为里:左卷者却右卷,右卷者却左卷。每日交换卷那。卷罢依前收顿。比及蚕生,均得温和风日,生发匀齐。《要旨》云:清明后种初变红和肥满;再变尖圆微低,如春柳色;再变蚁周盘其中,如远山色。此必收之种也。若顶平焦干、及苍、黄、赤色,便不可养;此不收之种也。
《务本新书》:清明节时,把瓮内放置的蚕连取出,转移到背风的温暖房屋,悬挂在屋的中间。挂得过高会受风寒,过低会有土气。谷雨时节,把蚕连取出,挂到通风和有阳光的地方。蚕连原在外面的一面,转过来放在里面:原来向左边卷的,转过来向右卷;向右卷的转过来向左卷。每天倒换卷过以后,仍然收起。等到蚕出蚁时,蚕子皆受到和风的吹拂,煦日的照射,会孵化得均匀齐整。《要旨》说:清明节气过后,蚕种先回变红,变得肥大饱满;再后便变得圆而有尖,稍低平,颜色变成春柳的青色;再后变成蚕蚁,满满地盘居在蚕子内,颜色如远山的灰色。这种蚕子是一定会孵出好蚕蚁的。假如(清明节气后)蚕子变得顶部很平,焦枯干燥,并呈现苍、黄、赤各种颜色的,便不可再留作蚕种;这是不会生出好蚕蚁的蚕种。
《士农必用》:蚕子变色,惟在迟速由己,不致损伤自变。视桑叶之生,以定变子之日。须治之三日,以色齐为准。农语云:“蚕欲三齐”,子齐,蚁齐,蚕齐是也。其法:桑叶已生,自辰、巳间,于风日中,将瓮中连取出,舒卷提掇。舒时连背向日晒至温,不可热。凡一舒一卷时,将元卷向外者却卷向里,元向里者却卷向外,横者竖卷,竖者横卷,以至两头卷来中间相合。舒卷无度数;但要第一日,十分中变灰色者,变至三分,收了。次二日,变至七分,收了。此二日收了后,必须用纸密糊封了,如法还瓮内收藏。至第三日,于午时后,出连舒卷提掇,展连,手提之;凡半日十数遍。须要变十分。第三次必须至午时后出连者,恐第一次先变者先生蚁也。蚁生在巳、午时之前,过午时,便不生。
《士农必用》:蚕子在催青过程中,颜色变化的快慢,应该任其自己发展,不要去破坏它们的正常变化。应依照桑叶的生长状况,决定下蚁的日期。这要经过三天的调治,使蚕子全部变成灰色方可。“农语”说:“养蚕要三齐”,即下子齐、出蚁齐、蚕的眠起齐。具体做法是:等桑叶已经生长出来,从午前辰时至午后巳时,将瓮中蚕连取出,在有日光和通风处,用手舒卷提掇。舒展开时,应使蚕连的背面向着太阳,只能晒到温的程度,切不可晒到“热”。每次展开和卷起时,应将原来向外卷的反过来向里卷,原向里卷的反过来向外卷,原来横卷的改作竖卷,竖卷的改作横卷,还可以从两头卷向中间合起来。将蚕连打开、卷起并没有固定的次数,但要求第一天要有十分之三的蚕子,变为灰色才可收起来。此后的两天当中,变色的蚕子要达到十分之七,便可以收起。这时必须将收起的蚕连,用纸糊封好,依法放回瓮中贮存。等到第三天中午过后,再将连取出“舒卷提掇”,将蚕连舒展开,用手提起来,在半天的时间内,要反复舒展开、卷起来,达十多次,必须要等到全部蚕子都变为灰色。第三次出连,必须等候到午时过后的原因,是害怕第一次先变灰色的蚕子先下蚁。蚕子下蚁的时间是在巳、午时以前,午时过后便不会生蚁。
《桑蚕直说》:欲疾生者,频舒卷;卷之须虚慢。欲生者,少舒卷;卷之须紧实。
《桑蚕直说》:想让蚕子快些生,舒展卷起的次数要频繁进行,蚕连也要卷得虚松一些;想延迟下蚁的时间的,卷舒的次数就要减少,蚕连要卷紧卷实。
- 推荐作品:
- 子
- 周礼
- 尔雅
- 其他经学
- 中庸
- 大学
- 后汉书
- 旧五代史
- 战国策
- 九州春秋
- 列女传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越绝书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史评
- 荀子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帝范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法家
- 商君书
- 慎子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伤寒论
-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神相全编
- 焦氏易林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茶经
- 千字文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权谋残卷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世说新语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新齐谐
- 东游记
- 花月痕
- 海上花列传
- 何典
- 女仙外史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独异志
- 春秋配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亢仓子
- 诗文评
- 呻吟语
- 日知录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桃花扇
- 先秦
- 南北朝
- 金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