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序
夫清浊剖判,上下攸分,三才肇基,五行俶落,万物淳朴,无得而称。燧人氏出,观斗极以定方名,始有火化。伏羲氏作,因之而画八卦、立庖厨,滋味既兴, 瘵萌起。大圣神农氏悯黎元之多疾,遂尝百药以救疗之,犹未尽善。黄帝受命,创制九针,与方士岐伯、雷公之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详究义理,以为经论,故后世可得根据而畅焉。春秋之际,良医和缓,六国之时,则有扁鹊,汉有仓公,仲景,魏有华佗,并皆探赜索隐,穷幽洞微,用药不过二三,灸炷不逾七八,而疾无不愈者。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耳。余缅寻圣人设教,欲使家家自学,人人自晓。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末俗小人,多行诡诈,倚傍圣教而为欺 ,遂令朝野士庶咸耻医术之名。多教子弟诵短文,枸小策,以求出身之道。医治之术,阙而弗论,吁可怪也。嗟乎!深乖圣贤之本意。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至于弱冠,颇觉有悟,是以亲邻国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吾见诸方部帙浩博,忽遇仓猝,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呜呼!痛夭枉之幽厄,惜堕学之昏愚,乃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以为《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凡三十卷。虽不能究尽病源,但使留意于斯者,亦思过半矣。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未可传于士族,庶以贻厥私门。张仲景曰∶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而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崇饰其末,而忽弃其本,欲华其表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进不能爱人知物,退不能爱躬知己,卒然遇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后震栗。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戆若游魂,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究归天,束手受败。 百年之寿命,将至贵之重器,委付庸医,恣其所措,咄嗟喑呜,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涕泣。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自弃若是,夫何荣势之云哉。此之谓也。
- 推荐作品:
- 尚书
- 左传
- 周礼
- 孝经
- 论语
- 公羊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宋史
- 隋书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传记
- 高士传
- 庐山记
- 通典
- 史通
- 儒家
- 荀子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孙膑兵法
- 三略
- 武经总要
- 历代兵制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农家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洗冤集录
- 饮膳正要
- 术数
- 九章算术
- 疑龙经
- 古画品录
- 千字文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老老恒言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水浒传
- 搜神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三侠五义
- 鬼神传
- 雍正剑侠图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庄子
- 文子
- 亢仓子
- 冰鉴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源
- 诗词
- 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