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方中·淋渴第十六
(方九首)
栝蒌汤
治产后小便数兼渴方。
栝蒌根 麦门冬 甘草 黄连(各二两) 人参 生姜(各三两) 大枣(十五枚) 桑螵蛸(二十枚)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治产后渴不止方。
栝蒌根(四两) 人参 麦门冬(各三两) 甘草(崔氏无) 干地黄(各二两) 大枣(二十枚) 土瓜根(五两,崔氏用芦根)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六服。
鸡汤
治产后小便数方。
鸡 (二十具) 鸡肠(三具,洗) 干地黄 当归 甘草(各二两) 浓朴 人参(各三两) 蒲黄(四两,世本作麻) 生姜(五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 及肠、大枣,取七升,去滓,纳诸药,煎取三升半,分三服。
治妇人结气成淋,小便引痛上至小腹,或时溺血,或如豆汁,或如胶饴,每发欲死,食不生肌,面目萎黄,师所不能治方∶
贝齿(四枚,烧作末) 葵子(一升) 石膏(五两,碎滑石二两,末)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纳二末,用猪脂一合,更煎三沸,分三服,日三,不瘥再合服,效。
石苇汤
治产后猝淋、气淋、血淋、石淋方。
石苇 黄芩 通草 甘草(各二两) 榆皮(五两) 大枣(三十枚) 葵子(二升) 白术(《产宝》用芍药) 生姜(各三两)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集验》无甘草、生姜。崔氏同《产宝》不用姜、枣)
葵根汤
治产后淋涩方。
葵根(二两) 车前子(一升) 乱发(烧灰) 大黄 桂心 滑石(各一两) 通草(三两)生姜(六两) 冬瓜练(七合一作汁)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千金翼》不用冬瓜练)
茅根汤
治产后淋方。
白茅根(一斤) 瞿麦 茯苓(各四两) 地脉 人参(各二两) 生姜(三两) 桃胶 甘草(各一两) 鲤鱼齿(一百枚)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滑石散
治产后淋方。
滑石(五两) 通草 车前子 葵子(各四两)
上四味治下筛,酢浆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
竹叶汤
治产后虚渴少气力方。
竹叶(三升) 生姜 半夏(各三两) 大枣(十四枚) 小麦(五合) 甘草 茯苓 人参(各一两) 麦门冬(五两)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竹叶、小麦取七升,去滓、纳诸药,更煎取二升半,一服五合,日三夜一。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尔雅
- 其他经学
- 大学
- 子夏易传
- 正史
- 清史稿
- 陈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平宋录
- 高士传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都城纪胜
- 史通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说苑
- 帝范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乾坤大略
- 李卫公问对
- 武经总要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饮膳正要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棋经十三篇
- 杂家
- 吕氏春秋
- 颜氏家训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镜花缘
- 老残游记
- 官场现形记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十二楼
- 花月痕
- 南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南北史演义
- 说岳全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河东记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中说
- 庄子
- 黄庭经
- 神仙传
- 尹文子
- 刘子
- 别集
- 冰鉴
- 日知录
- 沧浪诗话
- 词源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唐代
- 五代
- 金朝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