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脏方·气极第四
(论一首 方六首 灸法二首)
论曰∶凡气极者,主肺也。肺应气,气与肺合。又曰∶以秋遇病为皮痹,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则寒湿之气客于六腑也。若肺有病则先发气,气上冲胸,常欲自恚。以秋庚辛日伤风邪之气为肺风,肺风之状多汗。若阴伤则寒,寒则虚,虚则气逆咳,咳则短气,暮则甚。阴气至,湿气生,故甚阴畏阳气,昼日则瘥。若阳伤则热,热则实,实则气喘息上胸噫,甚则唾血也。然阳病治阴,阴是其里。阴病治阳,阳是其表。是以阴阳表里衰旺之源。
故知以阳调阴,以阴调阳。阳气实则决,阴气虚则引。善治病者,初入皮毛,肌肤筋脉则治之。若至六腑五脏,半死矣。
扁鹊曰∶气绝不治,喘(一作奔)而冷汗出,二日死。气应手太阴,太阴气绝,则皮毛焦,气先死矣。
钟乳散
治气极虚寒,阴畏阳气,昼瘥暮甚,气短息寒,亦治百病,令人力强能饮食?
钟乳(别研) 干姜 桔梗 茯苓 细辛 桂心 附子 人参(各一两六铢) 白术(一两)、防风 栝蒌根 牡蛎(各二两半)
上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渐加至二匕。五十以上可数服,得力乃止(《翼方》云∶有冷加椒,有热加芩各三两。)
黄汤
治气极虚寒皮毛焦,津液不通,虚劳百病,虚损力乏方。
黄 (四两) 人参 白术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十枚) 附子(三十铢,一方不用)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四服。
大露宿丸
治气极虚寒皮痹不已,内舍于肺,寒气入客于六腑,腹胀虚满,寒冷积聚百病方。
石(《肘后》作矾石) 干姜 桂心 皂荚 桔梗 附子(各三两)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日三,渐加之。慎热及火等。
硫黄丸
治气极虚寒 饮,胸中痰满,心腹痛,气急,不下饮食方。
硫黄 石 干姜 附子 乌头 桂心 细辛 白术 桔梗 茯苓(各二两)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渐加之,以知为度。(《肘后》无白术、桔梗、茯苓,用吴茱萸、川椒、人参、皂荚、当归十二味为丸,用治人大冷,夏日温饮食不解衣者
大前胡汤
治气极伤热,喘息冲胸,常欲自恚,心腹满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方。
前胡(八两) 半夏 麻黄 芍药(各四两) 生姜(五两) 黄芩(三两) 枳实(四枚) 大枣( ?
上八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竹叶汤
治气极伤热气喘,甚则唾血,气短乏不欲食,口燥咽干方。
竹叶(二升) 麦冬 小麦 生地(各一升) 生姜 石膏(各六两) 麻黄(三两) 甘草(一两)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灸法
呕吐上气,灸尺泽,不三壮则七壮,尺泽在腕后肘中横纹。
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逆气,灸上脘下一寸,名太仓,七壮。
- 推荐作品:
- 礼记
- 孝经
- 公羊传
- 易传
- 三国志
- 汉书
- 后汉书
- 魏书
- 南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纪事本末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五代史阙文
- 九州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武林旧事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政书
- 传习录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尉缭子
- 练兵实纪
- 韩非子
- 棠阴比事
- 难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滴天髓阐微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古画品录
- 谱录
- 书目答问
- 墨子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陶庵梦忆
- 容斋随笔
- 清代名人轶事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醒世恒言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雍正剑侠图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西汉演义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林公案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心经
- 五灯会元
- 老子
- 黄帝四经
- 悟真篇
- 别集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诗人玉屑
- 历史故事
- 诗词
- 先秦
- 宋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