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阴跷脉·阴跷脉
阴跷者,足少阴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足少阴然谷穴之后,(然谷在内踝前下一寸陷中)同足少阴循内踝下照海穴,(在内踝下五分)上内踝之上二寸,以交信为 。(交信在内踝骨上,少阴前太阴后筋骨间)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至咽咙,交贯冲脉,入 内廉,上行属目内 ,与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五脉,会于睛明而上行。(睛明在目内 外一分宛宛中)凡八穴。
张紫阳八脉经云∶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酆都鬼户、曰死生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要知西南之乡乃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气根产铅之地也,医家不知有此。
濒湖曰∶丹书论及阳精河车。皆往往以任、冲、督脉、命门、三焦为说,未有专指阴跷者。而紫阳八脉经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
- 推荐作品:
- 史
- 集
- 尚书
- 礼记
- 谷梁传
- 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晋书
- 元史
- 北齐书
- 辽史
- 三朝北盟会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唐才子传
- 江南野史
- 武林旧事
- 蛮书
- 政书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盐铁论
- 孙子兵法
- 六韬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慎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难经
- 千金方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扁鹊心书
- 术数
- 三命通会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艺术
- 谱录
- 杂家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儒林外史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花月痕
- 北游记
- 何典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龙城录
- 朝野佥载
- 白牡丹
- 小八义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阴符经
- 列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子
- 浮生六记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训蒙骈句
- 词曲
- 桃花扇
- 两汉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