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所表达的人才思想能够在汉魏之际出现不是偶然的。两汉时期选拔官吏的方法,主要是察举和征辟,其取舍的标准主要是乡里对有关人物德业学行的评论,这种选才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品评人物的风气的盛行。东汉后期,察举制因其没有客观标准开始弊端丛生,
自序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 而庶绩之业兴矣。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汉代顺天地阴阳气化的层次探讨人性,认为人之性情是阴阳之气凝聚表现,天人之间有同理、同道、同构的相应关系,重视礼乐政教与生命性情的调节教化,由战国晚期《吕氏春秋》,以至汉朝《淮南子》、董仲舒都属于此一大脉络。而其中天人感应的思想架构,经王充等
刘劭,字孔才,魏朝广平邯郸,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汉献帝时入仕,初为广平吏,历官太子舍人、秘书郎等,魏朝之后,曾担任尚书郎、散骑侍郎、陈留太守等。后曾受爵「关内侯」,死后则追赠光禄勋。刘劭学问详博,通览群书,曾经执经讲学。编有类书《皇览》,参
自序卷上九徵第一体别第二流业第三才理第四卷中才能第五利害第六接识第七英雄第八八观第九卷下七谬第十效难第十一释争第十二
刘劭以人之筋、骨、血、气、肌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应,而呈显弘毅、文理、贞固、勇敢、通微等特质。此「五质」又分别象征「五常」仁、义、礼、智、信,表现为「五德」。换言之,自然的血气生命,具体展现为精神、形貌、声色、才具、德行。内在的材质与
人物志,魏,刘劭撰述,《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辨析、评论人物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作者在自序中阐述撰著目的: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魏时文帝曹丕接受陈群建议,用九品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