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效难
盖知人之效有二难:有难知之难,有知之无由得效之难。
何谓难知之难?人物精微,能神而明,其道甚难,固难知之难也。是以众人之察,不能尽备;故各自立度,以相观采:或相其形容,或候其动作,或揆其终始,或揆其拟象,或推其细微,或恐其过误,或循其所言,或稽其行事。八者游杂,故其得者少,所失者多。是故必有草创信形之误,又有居止变化之谬;故其接遇观人也,随行信名,失其中情。
故浅美扬露,则以为有异。
深明沉漠,则以为空虚。
分别妙理,则以为离娄。
口传甲乙,则以为义理。
好说是非,则以为臧否。
讲目成名,则以为人物。
平道政事,则以为国体。
犹听有声之类,名随其音。夫名非实,用之不效,故曰:名犹口进,而实从事退。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故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此草创之常失也。故必待居止,然后识之。
故居视其所安,达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穷视其所为,贫视其所取。
然后乃能知贤否。此又已试,非始相也。所以知质未足以知其略,且天下之人,不可得皆与游处。或志趣变易,随物而化:或未至而悬欲,或已至而易顾,或穷约而力行,或得志而从欲;此又居止之所失也。由是论之,能两得其要,是难知之难。
何谓无由得效之难?上材已莫知,或所识在幼贱之中,未达而丧;或所识者,未拔而先没;或曲高和寡,唱不见赞;或身卑力微,言不见亮;或器非时好,不见信贵;或不在其位,无由得拔;或在其位,以有所屈迫。是以良材识真,万不一遇也;须识真在位识,百不一有也;以位势值可荐致之士,十不一合也。或明足识真,有所妨夺,不欲贡荐;或好贡荐,而不能识真。是故,知与不知,相与分乱于总猥之中;实知者患于不得达效,不知者亦自以为未识。所谓无由得效之难也。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礼记
- 孟子
- 公羊传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正史
- 史记
- 三国志
- 宋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魏书
- 旧五代史
- 梁书
- 逸周书
- 纪事本末
- 顺宗实录
- 唐才子传
- 越绝书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政书
- 儒家
- 三字经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将苑
- 武经总要
- 虎钤经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农家
- 伤寒论
- 难经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神相全编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园冶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容斋随笔
- 公孙龙子
- 困学纪闻
- 尚书正义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二刻拍案惊奇
- 子不语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常言道
- 儿女英雄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朝野佥载
- 小八义
- 春秋配
- 林公案
- 声律启蒙
- 僧宝传
- 列子
- 太玄经
- 文子
- 亢仓子
- 别集
- 幽梦影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历史故事
- 隋代
- 元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