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材能
材能大小,其准不同。量力而授,所任乃济。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夫能之为言,已定之称;岂有能大而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宽弘之人,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于己。然则郡之与县,异体之大小者也;以实理宽急论辨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若夫鸡之与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
夫人材不同,能各有异:有自任之能,有立法使人之能,有消息辨护之能,以德教师人之能,有行事使人谴让之能,有司察紏摘之能,有权奇之能,有威猛之能。
夫能出于材,材不同量;材能既殊,任政亦异。是故:
自任之能,清节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任;为国,则矫直之政。
立法之能,治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任;为国,则公正之政。
计策之能,术家之材也,故在朝也,则三孤之任;为国,则变化之政。
人事之能,智意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冢宰之佐;为国,则谐合之政。
行事之能,谴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寇之佐;为国,则督责之政。
权奇之能,伎俩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司空之任;为国,则艺事之政。
司察之能,臧否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师氏之佐;为国,则刻削之政。
威猛之能,豪杰之材也,故在朝也,则将帅之任;为国,则严厉之政。
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又国有俗化,民有剧易;而人材不同,故政有得失。是以:
王化之政,宜于统大,以之治小则迂。
辨护之政,宜于治烦,以之治易则无易。
策术之政,宜于治难,以之治平则无奇。
矫抗之政,宜于治侈,以之治弊则残。
谐和之政,宜于治新,以之治旧则虚。
公刻之政,宜于紏奸,以之治边则失众。
威猛之政,宜于讨乱,以之治善则暴。
伎俩之政,宜于治富,以之治贫则劳而下困。
故量能授官,不可不审也。
凡此之能,皆偏材之人也。故或能言而不能行,或能行而不能言;至于国体之人,能言能行,故为众材之隽也。人君之能异于此:故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
- 推荐作品:
- 经
- 左传
- 礼记
- 仪礼
- 孝经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白虎通义
- 后汉书
- 北史
- 辽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西夏书事
- 纪事本末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地理
- 蛮书
- 庐山记
- 传习录
- 荀子
- 孔子家语
- 说苑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孙膑兵法
- 司马法
- 便宜十六策
- 韩非子
- 邓析子
- 农家
- 北山酒经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疑龙经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灵城精义
- 古画品录
- 艺舟双楫
- 鬼谷子
- 吕氏春秋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名贤集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类书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水浒传
- 儒林外史
- 阅微草堂笔记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白牡丹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五灯会元
- 老子
- 列子
- 刘子
- 冰鉴
- 幽梦影
- 伯牙琴
- 宋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