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流业
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杰。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
建法立制,彊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伊尹、吕望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国,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能,子产、西门豹是也。
兼有三材之别,各有一流。
清节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讥诃,分别是非,是谓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法家之流,不能创思图远,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是谓伎俩,长敞、赵广汉是也。
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
凡此八业,皆以三材为本。故虽波流分别,皆为轻事之材也。
能属文著述,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
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
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乐毅、曹丘生是也。
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
主德不预焉?主德者,聪明平淡,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
是故,主道立,则十二材各得其任也:
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
三材纯备,三公之任也。三材而微,冢宰之任也。
臧否之材,师氏之佐也。
智意之材,冢宰之佐也。
伎俩之材,司空之任也。
儒学之材,安民之任也。
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
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
骁雄之材,将帅之任也。
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 推荐作品:
- 诗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文昌孝经
- 明史
- 新唐书
- 周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史通
- 增广贤文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乾坤大略
- 武经总要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折狱龟鉴
- 齐民要术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洗冤集录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棋经十三篇
- 随园食单
- 杂家
- 百家姓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类书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剪灯新话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鬼神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何典
- 后汉演义
- 刘公案
- 北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释家
- 无量寿经
- 僧宝传
- 抱朴子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冰鉴
- 幽梦影
- 日知录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诗人玉屑
- 闲情偶寄
- 历史故事
- 诗词
- 先秦
- 两汉
- 魏晋
- 宋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