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人物志 > 正文 >>

历史评价

《人物志》所表达的人才思想能够在汉魏之际出现不是偶然的。

两汉时期选拔官吏的方法,主要是察举和征辟,其取舍的标准主要是乡里对有关人物德业学行的评论,这种选才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品评人物的风气的盛行。东汉后期,察举制因其没有客观标准开始弊端丛生,并成为社会政治危机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士人利用清议为武器,臧否人物,抨击朝政,与宦官势力作斗争,要求国家选材时各以所宜,量材授任。到曹魏时期,建立九品中正制,按人才优劣,评定九等,按等授官。于是,,如何识别、评定人才,就成了一个政治上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九品官人法的实施,也只是解决了名实不相符的问题,即品第高低与官位大小相符的问题,而并没有解决材与质合,能与任宜的问题。因此,人不尽其材和官废其职的问题成为当时吏制的突出问题。刘劭曾奉诏作《都官考课》七十二条及《说略》,其指导思想正是要解决这一问题。《人物志》正是这种政治需要的产物。它以综核名实为基本的思想出发点,,针对当时人物品鉴的偏弊,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人物品鉴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使人物品鉴论向理性和形而上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开了以后四本才性和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家圣人观而融通儒老的先河,不管是对当时还是以后的人才选拔和培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