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信近于义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程明道曰:“因恭信而不失其所以亲,近于礼义,故亦可宗。”伊川曰:“因不失于相近,亦可尚也。”又曰:“因其近礼义而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况于尽礼义者乎?”范纯父曰:“君子所因者本,而立爱必自亲始,亲亲必及人。故曰因不失其亲。”吕与叔分为三事。谢显道曰:“君师友三者,虽非天属,亦可以亲,舍此三者之外,吾恐不免于谄贱。惟亲不失其所亲,然后可为宗也。”杨中立曰:“信不失义,恭不悖礼,又因不失其亲焉,是亦可宗也。”尹彦明曰:“因其近,虽未足以尽礼义之本,亦不失其所宗尚也。”予窃以谓义与礼之极,多至于不亲,能至于不失其亲,斯为可宗也。然未敢以为是。“可为宗”,馆本作“为可宗”。
“诚信不等于义,如能不违背义,说的话就可以去实践。谦泰不等于礼,如能不违背礼,耻导就能够远离。与人亲爱而又不失掉可以亲爱的人,也是可以尊崇的。”程明道说:“依凭恭信,不失掉可亲爱的人,又不违背礼义,所以也可以尊崇。”程伊川(颐)说:“依凭恭信,如能不违背礼义,也是可以尊崇的。”又说:“因为恭信能近乎礼义,就不会失掉可亲近的人,也是可以尊崇的,何况完全合乎礼义呢!”范纯父说:“君子所依凭的是本性,而建立爱心必从亲人开始,爱自已的亲人,也一定要爱别人的亲人,所以说亲爱不失掉可亲爱的人。”吕与叔把信、泰、亲分成三件事。谢显道说:“君、师、友这三类,虽然不是天赋本性,也可以亲爱。除这三类以外,就不免陷于馅媚和卑贱。只有亲爱不失掉可亲爱的人,然后才可以崇尚。”杨中立说:“诚信如不失掉义,谦恭如不违背礼,又亲爱不失掉可亲爱的人。这也是可以崇尚的。”尹彦明说:“因为恭信近于礼义.虽然还不完全合乎礼义的本源,也是可以崇尚的。”我以为礼和义的极限,多至于不能亲近,如能够达到不失掉可亲近的人,这是可崇尚的。但不敢以为是确解。“可为宗”,馆本作“为可宗”。
- 推荐作品:
- 大学
- 后汉书
- 宋史
- 隋书
- 元史
- 梁书
- 南齐书
- 逸周书
- 编年史
- 三朝北盟会编
- 十六国春秋
- 徐霞客游记
- 吴船录
- 读通鉴论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说苑
- 近思录
- 孙膑兵法
- 三略
- 将苑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管子
- 邓析子
- 农家
- 天工开物
- 农桑辑要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焦氏易林
- 艺舟双楫
- 茶经
- 书目答问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容斋随笔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儿女英雄传
- 荡寇志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小五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僧伽吒经
- 道家
- 阴符经
- 列子
- 太玄经
- 总集
- 别集
- 冰鉴
- 浮生六记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词曲
- 牡丹亭
- 历史故事
- 先秦
- 隋代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