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张浮休书
张芸叟《与石司理书》云:“顷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行义文史为多,唯欧阳公多谈吏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今先生多教人以吏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吾昔贬官夷陵,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以无为有,以枉为直,违法徇情,灭亲害义,无所不有。且夷陵荒远褊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也。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忽也。’是时苏明允父子亦在焉,尝闻此语。”又有答孙子发书,多论《资治通鉴》,其略云:“温公尝曰:“吾作此书,唯王胜之尝阅之终篇,自余君子求乞欲观,读未终纸,已欠伸思睡矣。书十九年方成,中间受了人多少语言陵藉’”云云。此两事,士大夫罕言之,《浮休集》百卷,无此二篇。今豫章所刊者,附之集后。
张芸臾《 与石司理书》 一说:“最近到京城,要求拜见前辈官员,常听欧阳文忠公(修)、司马温公(光)、王荆公(安石)等人的议论,在道德文章方面为多,只有欧阳公多讲居官的事情。时间久了免不了就问他:‘凡是读书人来见先生,没有不想听道德文章的,现在先生教人最多的是居官的道理,这是我不明白的。’欧阳公说:‘不是这样,你是现时的人才,以后作官理政,就会知道。大凡文学只能使自己光彩,政事可以影响事物,我过去贬官到夷陵(今湖北宜昌市),正在壮年,向往学习,想找《 史》 、《 汉书》 看看,公家私人都没有。无法打发日子,因此去取架上的旧案卷宗,反复阅读,见里边判冤枉判差错的,数不胜数,把理屈作为理直的,违反法律拘私情的,害死亲人破坏道义的,什么样的都有。臾陵是荒僻的小县,尚且这样,整个中国就可知道了。当时我对天发誓说:从此处理政事,不敢疏忽大意。’当时苏明允(沟)父子也在座:曾听到这话。”还有《 答孙子发书》 ,多谈论《 资治通鉴》,大略说:“司马温公曾说:‘我著此书,只有王胜之读完过,其余众官员,找此书想看,一页都没有读完,就打哈欠伸懒腰想睡觉了。这书经过十九年才写成,中问受到了多少人的语言糟踏”。这两件事,士大夫很少谈到,《 浮休集》 一百卷,没有这两篇,现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刊刻的《 浮休集》 附在了后面。
- 推荐作品:
- 子
- 左传
- 论语
- 孟子
- 尔雅
- 中庸
- 大戴礼记
- 史记
- 明史
- 宋史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南史
- 北史
- 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杂史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别史
- 高士传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地理
- 水经注
- 都城纪胜
- 通典
- 儒家
- 菜根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司马法
- 李卫公问对
- 便宜十六策
- 历代兵制
- 何博士备论
- 商君书
- 扬子法言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神农本草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濒湖脉学
- 四圣心源
- 食疗本草
- 术数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李虚中命书
- 谱录
- 书目答问
- 百家姓
- 论衡
- 夜航船
- 龙文鞭影
- 尚书正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警世通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二刻拍案惊奇
- 唐传奇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古今谭概
- 穆天子传
- 北游记
- 三遂平妖传
- 绣云阁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李公案
- 河东记
- 白牡丹
- 幻中游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阴符经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幽梦影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词源
- 闲情偶寄
- 两汉
- 魏晋
- 南北朝
- 五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