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建武中元
成都有汉《蜀郡太守何君造尊楗阁碑》,其末云:“建武中元二年六月。”按范史本纪,建武止三十一年,次年改为中元,直书为中元元年。观此所刻,乃是虽别为中元,犹冠以建武,如文、景帝中元、后元之类也。又《祭祀志》载封禅后赦天下诏,明言云:“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东夷倭国传》云:“建武中元二年,来奉贡。”援据甚明。而宋莒公作《纪年通谱》乃云:“纪、志所载不同,必传写脱误。”学者失于精审,以意删去,殆亦不深考耳。韩庄敏家一铜斗,铭云:“新始建国,天凤上戊六年。”又绍兴中郭金州得一钲,铭云:“新始建国,地皇上戊二年。”按王莽始建国之后改天凤,又改地皇,兹二器各冠以始元者,自莽之制如此,亦犹其改易郡名不常,每下诏犹系其故名之类耳,不可用中元为比也。
成都有一通汉代的《蜀郡太守何君造尊楗阁碑》,碑文最后写着:“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六月”。按范晔所写的《 后汉书? 本纪》 记载:汉光武帝的年号“建武”只到三十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中元,直接写为“中元元年”。这个碑上年号的写法是,虽年号已改为“中元”,仍在上面加上“建武”,就象汉文帝、汉景帝中元、后元一样。再看看《 后汉书? 祭祀志》 所载的《 封禅后赦天下诏》 ,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以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为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 后汉书? 东夷倭国传》 也写着:“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来汉朝朝贡”写为“建武中元”根据是十分清楚的。可是宋莒公作的《 纪年通谱》 却说:“《 本纪》 与《 祭祀志》 记载不同,必定是传抄过程中出了错误。.”这是作学问的人没有认真研究,按自己的理解把“建武”二字删去,这也是没有认真考证的结果。本朝韩庄敏家有一铜斗,上边的铭文是:“王莽新始建国、天凤上戊六年。”还有宋高宗绍兴年间有个叫郭金州的人得到一个钲(古乐器名),上边的铭文也写着“新始建国、地皇上戊二年。”王莽称帝后的第一个年号为“始建国”,后改为“天凤”,再改为‘地皇’,这两件器物上都把第一个年号写在前面,是王莽时代的制度就是如此,就好象有些郡名改的时间不久,每下诏书还把原来的郡名写在上面一样,这与“建武中元”的写法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 推荐作品:
- 笠翁对韵
- 匡谬正俗
- 汉书
- 后汉书
- 隋书
- 宋书
- 新五代史
- 北齐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东观奏记
- 明儒学案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庐山记
- 政书
- 小窗幽记
- 幼学琼林
- 孔子家语
- 潜夫论
- 中论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商君书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氾胜之书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三命通会
- 滴天髓阐微
- 焦氏易林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杂家
- 吕氏春秋
- 笑林广记
- 西京杂记
- 初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酉阳杂俎
- 隋唐演义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西汉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雷峰塔奇传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春秋配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心经
- 五灯会元
- 阴符经
- 黄庭经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诗文评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牡丹亭
- 五代
- 宋代
- 金朝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