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建武中元
成都有汉《蜀郡太守何君造尊楗阁碑》,其末云:“建武中元二年六月。”按范史本纪,建武止三十一年,次年改为中元,直书为中元元年。观此所刻,乃是虽别为中元,犹冠以建武,如文、景帝中元、后元之类也。又《祭祀志》载封禅后赦天下诏,明言云:“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武中元元年。”《东夷倭国传》云:“建武中元二年,来奉贡。”援据甚明。而宋莒公作《纪年通谱》乃云:“纪、志所载不同,必传写脱误。”学者失于精审,以意删去,殆亦不深考耳。韩庄敏家一铜斗,铭云:“新始建国,天凤上戊六年。”又绍兴中郭金州得一钲,铭云:“新始建国,地皇上戊二年。”按王莽始建国之后改天凤,又改地皇,兹二器各冠以始元者,自莽之制如此,亦犹其改易郡名不常,每下诏犹系其故名之类耳,不可用中元为比也。
成都有一通汉代的《蜀郡太守何君造尊楗阁碑》,碑文最后写着:“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六月”。按范晔所写的《 后汉书? 本纪》 记载:汉光武帝的年号“建武”只到三十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中元,直接写为“中元元年”。这个碑上年号的写法是,虽年号已改为“中元”,仍在上面加上“建武”,就象汉文帝、汉景帝中元、后元一样。再看看《 后汉书? 祭祀志》 所载的《 封禅后赦天下诏》 ,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以汉光武帝建武三十二年为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 后汉书? 东夷倭国传》 也写着:“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来汉朝朝贡”写为“建武中元”根据是十分清楚的。可是宋莒公作的《 纪年通谱》 却说:“《 本纪》 与《 祭祀志》 记载不同,必定是传抄过程中出了错误。.”这是作学问的人没有认真研究,按自己的理解把“建武”二字删去,这也是没有认真考证的结果。本朝韩庄敏家有一铜斗,上边的铭文是:“王莽新始建国、天凤上戊六年。”还有宋高宗绍兴年间有个叫郭金州的人得到一个钲(古乐器名),上边的铭文也写着“新始建国、地皇上戊二年。”王莽称帝后的第一个年号为“始建国”,后改为“天凤”,再改为‘地皇’,这两件器物上都把第一个年号写在前面,是王莽时代的制度就是如此,就好象有些郡名改的时间不久,每下诏书还把原来的郡名写在上面一样,这与“建武中元”的写法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左传
- 公羊传
- 谷梁传
- 正史
- 后汉书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周书
- 北史
- 梁书
- 西夏书事
- 汉官六种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吴越春秋
- 地理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通典
- 弟子规
- 围炉夜话
- 国语
- 中论
- 将苑
- 吴子
- 商君书
- 医家
- 本草纲目
- 伤寒论
- 濒湖脉学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医学源流论
- 葬书
- 九章算术
- 艺术
- 吕氏春秋
- 墨子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龙文鞭影
- 南越笔记
- 尚书正义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喻世明言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子不语
- 济公全传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河东记
- 独异志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五灯会元
- 列子
- 黄庭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尹文子
- 冰鉴
- 幽梦影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沧浪诗话
- 两汉
- 隋代
- 唐代
- 金朝
- 元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