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陶渊明
陶渊明高简闲靖,为晋、宋第一辈人。语其饥则箪瓢屡空,缾无储粟;其寒则裋褐穿结,絺绤冬陈;其居则环堵萧然,风日不蔽。穷困之状,可谓至矣。读其《与子俨等疏》云:“恨室无莱妇,抱兹苦心。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管仲、鲍叔,分财无猜,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然则犹有庶子也。《责子》诗云:“雍、端年十三。”此两人必异母尔。渊明在彭泽,悉令公田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其自叙亦云:“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犹望一稔而逝,然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职。所谓秫粳,盖未尝得颗粒到口也,悲夫!
陶渊明高超、闲静、淡远,是晋宋间第一流人物。说到饥饿,他是饭瓢常空,家无存粮。说到寒冷,他是粗布短衣,冬天还穿着夏天的葛衣,没有替换的衣服。他的住房是四壁空空,难以遮蔽寒风和太阳。穷困之状可以说是到了极点。读他的《与子俨等疏》说:“我常恨家中没有楚国老莱子之妻那样的贤内助来开导我,只有自己怀抱这样的一片苦心了。你们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也应该思索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意义,齐国的管仲、鲍叔二人是朋友,在经商赢利分财时,多少并无猜疑之意,外人尚可以如此,何况你们是同父的兄弟呢!”这样看来,陶渊明还是妾生的儿子。他的《责子》诗说“雍、端两人年龄都是十三”,看来这两个人一定不是同母的弟兄了。陶渊明在彭泽县作县令时,下令公田全都种成高粱,说:“这样我就能常醉酒了,便心满意足了。”但妻子和儿子坚决请求种粳稻,他就下令让二顷五十亩种高粱来酿酒,五十亩种粳稻供食用。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自叙也说:“公田的收成,足够做酒,所以顺便求了彭泽令这个小官。”他本希望种的庄稼熟了,一年后离任。然而从仲秋到冬天,他在官仅八十几天,就自动免官离职。所谓的高粱粳稻,都没有能吃到一颗一粒,可悲啊!
- 推荐作品:
- 经
- 史
- 诗经
- 左传
- 礼记
- 孝经
- 易传
- 子夏易传
- 汉书
- 后汉书
- 明史
- 新唐书
- 隋书
- 魏书
- 周书
- 明季南略
- 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唐才子传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载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庐山记
- 传习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围炉夜话
- 春秋繁露
- 帝范
- 中论
- 三略
- 吴子
- 尉缭子
- 历代兵制
- 虎钤经
- 投笔肤谈
- 韩非子
- 法家
- 天工开物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肘后备急方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茶经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山海经
- 博物志
- 镜花缘
- 东周列国志
- 绿野仙踪
- 二刻拍案惊奇
- 穆天子传
- 海上花列传
- 夷坚志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荡寇志
- 前汉演义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海国春秋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黄庭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郁离子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源
- 桃花扇
- 先秦
- 魏晋
- 元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