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高科得人
国朝自太平兴国以来,以科举罗天下士,士之策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吕文穆公蒙正、张文定公齐贤之徒是也。及嘉祐以前,亦指日在清显。东坡《送章子平序》,以谓仁宗一朝十有三榜,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其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盖为士者知其身必达,故自爱重而不肯为非,天下公望亦以鼎贵期之,故相与爱惜成就,以待其用。至嘉祐四年之制,前三名始不为通判,第一人才是评事、签判,代还升通判,又任满,始除馆职。王安石为政,又杀其法。恩数既削,得人亦衰矣。观天圣初榜,宋郑公郊、叶清臣、郑文肃公戬、高文庄公若讷、曾鲁公公亮五人连名,二宰相、二执政、一三司使。第二榜,王文忠公尧臣、韩魏公琦、赵康靖公槩连名。第三榜,王宣徽拱辰、刘相沆、孙文懿公仆连名。杨真榜,资不幸即死,王歧公硅、韩康公绛、王荆公安石连名。刘煇榜,煇不显,胡右丞宗愈,安门下焘、刘忠肃公挚、章申公惇连名。其盛如此!治平以后,第一人作侍从,盖可数矣。
宋朝自从太平兴国以来,用科举网罗天下的才士,士人的策试名字列在前面的有些人,不出十年官就升到三公或辅相了。文穆公吕蒙正、文定公张齐贤等人就是这样。等到嘉佑年以前,这些人也还可以不用多少时日就处在清高显赫的地位,苏东坡《 送章子平序》 说,宋仁宗一朝公布了十三次科举文榜,计算其中前三名,其三十九人,这些人中没有升到公卿地位的,只有五个人罢了。因为作为士人的人知道自己一定会显达,所以自爱自重而不肯做非份的事;社会公众的期望也认为他们会极其显贵,所以对他们都爱护尊敬,帮助他们成就功名,等待将来的用场。到嘉佑四年的制度改革,前三名开始时还当不上通判,第一名才能得到个评事、签判,一步步升到通判,又再任职期满,才投予馆阁大臣之职。王安石执掌政务,又把这种制度降了等级,恩惠的数量既然减削了,得到的人才也就衰减了。观察天圣年的首次科举名榜,郑公宋郊、叶清臣、文肃公郑戬、文庄公高若讷、鲁公曾公亮五人名次相连,两人做了宰相,两人参执政事,一人做了三司使。第二次名榜,文忠公王尧臣、魏公韩琦、康靖公赵槩名次相连。第三榜,宣徽使王拱辰、宰相刘沆、文懿公孙仆名次相连。杨真那一榜,杨真不幸死去,岐公王硅、康公韩绛、荆公王安石连名。刘辉那一榜,刘辉没有显贷,右丞胡宗愈、门下降郎安焘、忿肃公刘挚、申公章惇名次相连。人才是这么繁盛!治平以后,第一名当上侍从,大概可以数过来了。
- 推荐作品:
- 史
- 礼记
- 中庸
- 汉书
- 明史
- 隋书
- 梁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纪事本末
- 五代史阙文
- 别史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高士传
- 英雄记
- 载记
- 越绝书
- 徐霞客游记
- 大唐西域记
- 蛮书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传习录
- 说苑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兵家
- 素书
- 孙膑兵法
- 将苑
- 乾坤大略
- 投笔肤谈
- 法家
- 商君书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扬子法言
- 棠阴比事
- 北山酒经
- 难经
- 千金方
- 四圣心源
- 神相全编
- 天玉经
- 灵城精义
- 茶经
- 杂家
- 墨子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艺文类聚
- 搜神后记
- 小说家
- 三国演义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幽明录
- 酉阳杂俎
- 子不语
- 三侠五义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李公案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隋唐两朝志传
- 毛公案
- 僧伽吒经
- 道家
- 抱朴子
- 神仙传
- 老子想尔注
- 古文观止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文心雕龙
- 训蒙骈句
- 桃花扇
- 宋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