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省郎称谓
除省郎者,初降旨挥,但云:“除某部郎官。”盖以知州资序者,当为郎中,不及者为员外郎。及吏部拟告身细衔,则始直书之。其兼权者,初云:“权某部郎官”,洎入衔及文书,皆曰“权员外郎”,已是他部郎中,则曰“权郎中”。至绍兴末,冯方以馆职摄吏部,欲为异,则系衔曰:“兼权尚书吏部郎官”。予尝叩其说,冯曰:“所被省札只言‘权郎官’,故不敢耳”。予曰:“省札中岂有‘尚书’二字乎?”冯无以对,然讫不肯改。自后相承效之,至今告命及符牒所书,亦云“权郎官”,固已甚野,至于尚左、待右之名,遂入除目,皆小吏不谙熟故事,驯以致然,书之记注,为不美耳。
任命省中郎宫的人,原来皇上降下的诏令只写道;“任命为某部郎官”。一般有知州资历的人,应该做郎中,不到这个资历的人做员外郎。等到吏部拟定详细官衔的任职文书时,才直接写上。那些兼职和暂任的,原来写道;“暂任某部郎官”,等到授予具体官衔和文书时,都写道;‘暂任员外郎”,如果已经是其他部的郎中,就写道:“暂任郎中”。到宋绍兴末年,冯方以馆阁职位掌握吏部,想要做得不同,就在原职称号外加上‘兼权尚书吏部郎官”,我曾经询问其中的理由,冯方说:“我所接到的省中文书只说‘权郎官’, 所以不敢写别的。”我说:“省中的文书难道有‘尚书’两个字吗?”冯方没有话来回答,但是终究不肯改。自此以后就继承仿效它,到现在皇上的诏令和符牒上写的,也写成‘权郎官”,当然已经很不雅了,至子“尚左”、‘侍右”的名号,也就写进了任免名单中,这都是小吏不熟悉原来的事例,顺从现在习惯造成的,把这些写进记注里,这是不完美的。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尚书
- 论语
- 易经
- 正史
- 晋书
- 魏书
- 梁书
- 北齐书
- 逸周书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明儒学案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华阳国志
- 都城纪胜
- 庐山记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孙子兵法
- 百战奇法
- 太白阴经
- 练兵实纪
- 慎子
- 折狱龟鉴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伤寒论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疑龙经
- 灵城精义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淮南子
- 笑林广记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池北偶谈
- 避暑录话
- 小说家
- 水浒传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西厢记
- 隋唐演义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古今谭概
- 北游记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儿女英雄传
- 李公案
- 老残游记续集
- 独异志
- 小八义
- 唐摭言
- 隋唐两朝志传
- 僧宝传
- 列子
- 黄庭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亢仓子
- 诗文评
- 昭明文选
- 别集
- 幽梦影
- 日知录
- 伯牙琴
- 随园诗话
- 长生殿
- 先秦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