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谏说之难
韩非作《说难》,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自古以然。至于知其所欲说,迎而拒之,然卒至于言听而计从者,又为难而可喜者也。秦穆公执晋侯,晋阴饴甥往会盟,其为晋游说无可疑者。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曰必报仇,君子曰必报德。”秦伯曰:“国谓君何?”曰:“小人谓之不免,君子以为必归;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遂归晋侯。秦伐赵,赵求救于齐,齐欲长安君为质。太后不肯,曰:“复言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后盛气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来也。左师徐坐,问后体所苦,继乞以少子补黑衣之缺。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曰:“甚于妇人。”然后及其女燕后,乃极论赵王三世之子孙无功而为侯者,祸及其身。后既寤,则言:“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于是后曰:“恣君之所使。”长安君遂出质。范雎见疏于秦,蔡泽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泽,天下辨士也。彼一见秦王,必夺君位。”雎曰:“百家之说,吾既知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是恶能夺我位乎?”使人召泽,谓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对曰:“然。”即引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事。雎知泽欲困己以说,谬曰:“杀身成名,何为不可?”泽以身为俱全之说诱之,极之以闳夭、周公之忠圣。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劝其归相印以让贤。雎竦然失其宿怒,忘其故辩,敬受命,延入为上客。卒之代为秦相者泽也。秦始皇迁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杀之。”死者二十七人矣。茅集请谏,王召镬将烹之。焦数以桀、纣狂悖之行,言未绝口,王母子如初。吕甥之言出于义,左师之计伸于爱,蔡泽之说激于理,若茅焦者真所谓劘虎牙者矣。范雎亲困穰侯而夺其位,何遽不如泽哉!彼此一时也。
韩非作《 说难》 ,却死于劝谏君王而召致的灾难。看来规劝君主反招祸,自古如此。至于国君知道人家所要规劝的内容,接见他却不接纳他的意见,可是终究还是言听计从了,这又是变灾难而成可喜可贺的事了。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晋国的阴饴甥前往秦国参加会盟,他将替晋国游说是毫无疑问的。秦穆公问:“晋国和睦吗?”阴饴甥回答说:“不和睦。小人说一定要报仇,君子说一定要报答恩德。”秦穆公问:“全国认为国君的前途将如何?”阴饴甥答:“小人认为他不会被赦免,君子认为他一定会回来;把感恩变成怨恨,秦国是不会这样的吧。”秦国终于让晋惠公回到晋国。
- 推荐作品:
- 子
- 礼记
- 公羊传
- 文昌孝经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金史
- 北齐书
- 编年史
- 汉官六种
- 纪事本末
- 贞观政要
- 九州春秋
- 别史
- 平宋录
- 越绝书
- 江南野史
- 吴船录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国语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吴子
- 司马法
- 太白阴经
- 兵法二十四篇
- 练兵实纪
- 历代兵制
- 邓析子
- 医家
- 农家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肘后备急方
- 撼龙经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鬼谷子
- 千字文
- 淮南子
- 智囊全集
- 论衡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公孙龙子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小说家
- 博物志
- 喻世明言
- 剪灯新话
- 绿野仙踪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花月痕
- 北游记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夷坚志
- 杨家将
- 西汉演义
- 前汉演义
- 刘公案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海国春秋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五灯会元
- 中说
- 知言
- 僧伽吒经
- 僧宝传
- 阴符经
- 神仙传
- 别集
- 呻吟语
- 沧浪诗话
- 训蒙骈句
- 诗人玉屑
- 词曲
- 历史故事
- 南北朝
- 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