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扬之水
《左传》所载列国人语言书讯,其辞旨如出一手。说者遂以为皆左氏所作,予疑其不必然,乃若润色整齐,则有之矣。试以《诗》证之:《扬之水》三篇,一《周诗》,一《郑诗》,一《晋诗》,其二篇皆曰“不流束薪”,“不流束楚”。《邶》之《谷风》曰“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雅》之《谷风》曰“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在南山之阳”,“在南山之下”,“在南山之侧”;“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在河之浒”,“在河之漘”,“在河之涘”;“山有枢,隰有榆”,“山有苞亻乐,隰有六驳”,“山有蕨薇,隰有杞桋”;“言秣其马”,“言采其虻”,“言观其旂”,“言醿其弓。”皆杂出于诸诗,而兴致一也。盖先王之泽未远,天下书同文,师无异道,人无异习,出口成言,皆止乎礼义,是以不谋而同尔。
《左传》所收录各国的语言、记载、陈诉,遣词造句的意旨如出一人之手。解释这种现象的人就以为都是左氏一人写的,我怀疑不见得如此,至于润色加工那是有的。试以《诗经》证明这一点:国风中《扬之水》有三篇,一在《王风》,一在《郑风》,一在《唐风》,其中两篇都有“不流束薪”,”不流束楚”。《邶风?谷风》有“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小雅?谷风》有“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在南山之阳”,“在南山之下”,“在南山之侧”;“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在河之浒”,“在河之漘”,“在河之涘”;“山有枢,隰有榆”,“山有苞亻乐,隰有六驳”,“山有蕨薇,隰有杞桋”;“言秣其马”,“言采其虻”,“言观其旂”,“言醿其弓。都分别出自各篇,可情致是一样的。原是先王的恩泽为时不远,天下人书写同样的文字,老师没有不同的学说,人们没有不同的风习,出口成言,都受礼义的制约,因此就不谋而合了。
- 推荐作品:
- 经
- 公羊传
- 大学
- 易传
- 史记
- 旧唐书
- 魏书
- 南史
- 北齐书
- 辽史
- 南齐书
- 编年史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奉天录
- 传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英雄记
- 大唐西域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史评
- 史通
- 荀子
- 弟子规
- 国语
- 孔子家语
- 潜夫论
- 中论
- 素书
- 太白阴经
- 乾坤大略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管子
- 扬子法言
- 折狱龟鉴
- 棠阴比事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氾胜之书
- 金匮要略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洗冤集录
- 三命通会
- 葬书
- 九章算术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古画品录
- 园冶
- 谱录
- 随园食单
- 吕氏春秋
- 百家姓
- 朱子家训
- 权谋残卷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宣室志
- 小说家
- 山海经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剪灯新话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隋唐演义
- 东游记
- 何典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河东记
- 小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释家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列子
- 太玄经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刘子
- 诗人玉屑
- 诗词
- 两汉
- 魏晋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