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价值
《三略》问世之后,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东汉光武帝诏书中引用《三略》内容,说明《三略》在东汉初年已经广为流传。东汉末年陈琳在《武军赋》中已经将《三略》与《孙子》《吴子》《六韬》相提并论。唐朝初年魏徵将《三略》内容收入《群书治要》,做为帝王治国安邦的参考。宋代元丰年间,《三略》被列为武经之一,从此取得了兵学经典的地位。历代学者为它作注和阐说的也很多。
据统计,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经唐宋到清末,为该书作注、解说的就多达60多家。 对于《三略》的价值,许多学者也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南宋著名学者晁公武说,《三略》其书,论用兵机权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三略》说:其大旨出于黄老,务在沈几观变,先立于不败,以求敌人可胜,操术颇巧,兵家或往往用之。,这些评语,都准确地指出了《三略》的军事学术价值和谋略实用价值。这也正是《三略》之所以为历代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所高度推重的原因所在。 由于揭示出了治国方略、用兵韬略的一些普遍规律,《三略》不仅在国内受到推崇,在国外也产生了相当影响。
唐朝年间,《三略》传入日本。日本的战国时代,《三略》与《六韬》一起被定为武校的主要教科书,并产生了林道春的《黄石公三略评判》《三略讲义私考》,山冢义炬的《三略备考》,山鹿高祐的《三略要证》,喜多村政方的《三略便义》等。同时,《三略》在朝鲜等国家也得到了广泛传播。,所有这些,都证明了《三略》的不朽价值。就商战而言,《三略》最具有启发意义的,是八个字:为国之道,恃贤与民。贤,讲得是重用人才;民,讲得是争取民心。
- 推荐作品:
- 尔雅
- 公羊传
- 三国志
- 宋史
- 新唐书
- 金史
- 陈书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五代新说
- 靖康传信录
- 平宋录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蛮书
- 菜根谭
- 孔子家语
- 明夷待访录
- 中论
- 北溪字义
- 素书
- 百战奇法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法家
- 农家
- 濒湖脉学
- 饮膳正要
- 扁鹊心书
- 渊海子平
- 滴天髓阐微
- 灵城精义
- 艺术
- 谱录
- 鬼谷子
- 墨子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西京杂记
- 尚书正义
- 西游记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儒林外史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镜花缘
- 剪灯新话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北游记
- 何典
- 杨家将
- 女仙外史
- 雷峰塔奇传
- 李公案
- 朝野佥载
- 小五义
- 独异志
- 春秋配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心经
- 老子
- 庄子
- 列子
- 抱朴子
- 古文观止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伯牙琴
- 沧浪诗话
- 魏晋
- 宋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