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背景
《僧伽吒经》直接记录了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灵鷲山的教授。佛陀的这次教授,就像所有的大乘经典,是由他的弟子记住之后,再用梵文写下来的。《僧伽吒经》的独特之处在于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亲自从往昔的古佛听受的,而且对读诵者的影响广大、深远。
《僧伽吒经》的梵文是一个术语,意思「连结」或「连系」。《僧伽吒经》属于一种特殊的经类,其功能是转化那些以特殊方式听闻或念诵这些经典的人。其中一项殊胜的利益是,凡是听闻《僧伽吒经》者,临命终时,诸佛会现身来安慰他们。还有,如经中所述,凡是《僧伽吒经》所安立之处,诸佛恒在。因此,读诵此经能够加持诵经之处。
一般来说,读诵大乘经典是净障的六种善行之一;而《僧伽吒经》本身特别详细地说明:读诵这部经得以消除苦的种子,带来未来多生多世长远的果报,并保障诵经者获得直到成佛的安乐。本经还开示念死无常,包括死亡时身心变化的过程。一九三零年代,在英国统治的北巴基斯坦所做的一次考古挖掘中,挖出埋在地下的一个佛教图书馆。这次的考古挖掘对於历史学家十分重要,因为它发掘了 大量的第五世纪手抄本,远比印度本土其他任何地方更多。,在这许多重要的手抄本之中,《僧伽吒经》的数量最多,甚至远超过现今我们比较熟悉的妙法莲华经、金刚 经或般若经。好几世纪以来,《僧伽吒经》一直是所有大乘经典中最广为读诵、流通的经典。
据唐道宣《大唐内典录》卷四下记载,东魏北齐时期,邺下僧团持续进行译经活动。元象元年于司徒孙腾府译成《僧伽吒经》四卷五十一纸,译者为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僧昉笔受。唐靖迈《古今译经图纪》卷四、唐智升《开元释教录》卷六同载,唐明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见四卷五十九纸。《开元释教录》将其定为大乘经大集部经典。
僧伽吒经是那烂陀寺镇寺之宝,那烂陀寺是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学习的寺庙,那烂陀寺曾经是全世界佛法传播的中心,僧伽吒经乃是无数修行者梦寐以求求而不得之法。
许多人缺乏值遇此经并相信其利益的福报,能有机会值遇、听闻、读诵此经,并对此经有信心,均是过去累积了很大的福德方可值遇,尤其是「抄写」此经,仅仅抄写一字,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能以金、银、珠宝等来抄经,功德更为殊胜。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周礼
- 孝经
- 尔雅
- 其他经学
- 大戴礼记
- 白虎通义
- 史记
- 宋史
- 晋书
- 旧五代史
- 陈书
- 逸周书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汉官六种
- 过江七事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英雄记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华阳国志
- 蛮书
- 史通
- 三字经
- 弟子规
- 小窗幽记
- 三十六计
- 将苑
- 太白阴经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氾胜之书
- 饮膳正要
- 术数
- 神峰通考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谱录
- 人物志
- 权谋残卷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池北偶谈
- 艺文类聚
- 宣室志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南北史演义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南史演义
- 白牡丹
- 薛刚反唐
- 唐摭言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道家
- 刘子
- 古文观止
- 昭明文选
- 浮生六记
- 曾国藩家书
- 西湖梦寻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两汉
- 唐代
-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