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影响
史学影响
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中国古代,史学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里,附在《春秋》之后。自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后世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西晋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将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列入小学生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8课《将相和》。
文学影响
《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在武侠小说方面,除了人物类型,它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史记》的显著影响。中国传统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式的形式展开,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平始终为脉络,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评论,这一切重要特征,主要是渊源于《史记》的。
后世小说多以《史记》为取材之源。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
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 推荐作品:
- 史
- 子
- 左传
- 孝经
- 论语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正史
- 宋史
- 清史稿
- 隋书
- 宋书
- 魏书
- 旧五代史
- 南史
- 北齐书
- 明季南略
- 纪事本末
- 五代新说
- 列女传
- 十七史百将传
- 十六国春秋
- 吴越春秋
- 水经注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儒家
- 增广贤文
- 盐铁论
- 明夷待访录
- 潜夫论
- 孙子兵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武经总要
- 韩非子
- 管子
- 医家
- 农家
- 千金方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食疗本草
- 扁鹊心书
- 医学源流论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棋经十三篇
- 艺舟双楫
- 园冶
- 谱录
- 茶经
- 杂家
- 千字文
- 百家姓
- 智囊全集
- 梦溪笔谈
- 论衡
- 陶庵梦忆
- 龙文鞭影
- 风俗演义
- 类书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儒林外史
- 博物志
- 二刻拍案惊奇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夷坚志
- 绣云阁
- 说岳全传
- 大唐新语
- 白牡丹
- 小八义
- 两晋演义
- 薛丁山征西
- 阴符经
- 抱朴子
- 黄庭经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明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