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齐风·南山
【原文】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注释】
南山巍峨高峻,雄狐缓步独行。鲁国大道宽阔,文姜由此嫁人。既然嫁给鲁君,为何思念难禁?
葛布麻鞋成对,冠帽结带成双。鲁邦国道宽广,公主经此嫁郎。既然贵为国母,何必眷恋故乡?
种麻该当怎样?纵横耕耘田亩。娶妻该当如何?定要先告父母。既已禀告宗庙,怎容她再恣妄?
劈柴应当如何?没有利斧不行。娶妻应当怎样,少了媒人哪成。既然姻缘已结,为何由她恣纵?
【译文】
⑴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崔崔:山势高峻状。
⑵绥绥: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
⑶有荡:即荡荡,平坦状。
⑷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由归:从这儿去出嫁。
⑸止:语气词,无义。
⑹怀:怀念。一说来。
⑺屦(jù 具):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
⑻緌(ruí 蕤):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
⑼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
⑽从:相从。
⑾蓺(yì 异):即“艺”,种植。
⑿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
⒀取:通“娶”。
⒁告:一说告于祖庙。
⒂鞫(jú 菊):穷,放任无束。
⒃析薪:砍柴。
⒄匪:通“非”。克:能、成功。
⒅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赏析】
这首诗明显是在讥刺齐襄公和文姜兄妹私通、无耻淫乱的丑闻。
史料记载,鲁桓公夫人、齐国公主文姜与齐襄公是同父异母兄妹,却践踏人伦苟且私通。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因国事出访齐国,文姜也竟然借此还乡(与古礼不合),襄公和文姜再度私通。发现俩人关系暧昧的鲁桓公谴责自己的太太,文姜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居然为此安排人谋杀了作为国宾的鲁国君主。
这件事情传开后,当年两国国民均以为耻。尤其是齐国贵族觉得国家声誉大损,在世界各国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因此齐国贵族创作此诗。前两节谴责齐襄公兄妹荒淫无耻,后两节责备鲁桓公对妻子管教不严,致使爆发丑闻。
第一节用雄狐独行求偶影射齐襄公觊觎妹妹的美色(古人认为狐狸是淫兽),谴责他不该有非分之想(曷又怀文姜?)。第二节用麻鞋和帽子比喻人有常偶,骂文姜探亲回国中和齐襄公再度苟合,太不要脸。三、四节借种麻、劈柴比喻婚姻家庭处理事宜,讽刺鲁桓公放纵妻子,夫道无能。
这首诗也佐证了春秋时期,婚姻要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原则是整个社会的规矩和惯例。
- 推荐作品:
- 左传
- 礼记
- 周礼
- 仪礼
- 论语
- 史记
- 明史
- 晋书
- 新唐书
- 新五代史
- 周书
- 北史
- 逸周书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杂史
- 顺宗实录
- 传记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江南野史
- 水经注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都城纪胜
- 儒家
- 菜根谭
- 孔子家语
- 潜夫论
- 中论
- 三十六计
- 三略
- 乾坤大略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农家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黄帝内经
-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神峰通考
- 葬法倒杖
- 焦氏易林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小说家
- 世说新语
- 三国演义
- 西游记
- 镜花缘
- 幽明录
- 老残游记
- 孽海花
- 三刻拍案惊奇
- 夷坚志
- 荡寇志
- 岭表录异
- 说岳全传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小五义
- 林公案
- 两晋演义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文子
- 亢仓子
- 总集
- 昭明文选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文心雕龙
- 词源
- 牡丹亭
- 长生殿
- 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