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王风·葛藟
【原文】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爰,在河之藟。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注释】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湾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爹爹心悲凉。叫人爹爹心悲凉,他也哪里会赏光。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岸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妈妈心悲凉。叫人妈妈心悲凉,她也哪里会帮忙。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滩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哥哥心悲凉。叫人哥哥心悲凉,他也只把聋哑装。
【译文】
①緜緜:连绵不绝。 葛、藟(音垒):藤类蔓生植物。
②浒(音虎):水边。
③终:既已。 远(音院):远离。
④顾、有、闻:皆亲爱之意也。 有(音佑):通“佑”,帮助。 闻(音问):问。王引之《经义述闻》:“谓相恤问也。古字闻与问通。”
⑤涘(音四):水边。
⑥漘(音纯):河岸,水边。
⑦昆:兄。
【赏析】
旧说以为此诗乃东周初年姬姓贵族所作,旨在讥刺平王弃宗族而不顾。《毛诗序》:“《葛藟》,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毛氏说诗多牵强附会,常把表现人之常情的诗作拉扯到政教、美刺上去。宋人说诗较为通达,朱熹《诗集传》云:“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得其旨矣。
诗凡三章,章六句。首章“緜緜”二句写眼前景物。诗人流落到黄河边上,见到河边葛藤茂盛,绵绵不断,不禁触景伤情,联系到自己远离兄弟、飘泊异乡的身世,感到人不如物。他流落他乡,六亲无靠,生活无着,不得不乞求于人,甚至覥颜“谓他人父”。处境之艰难,地位之卑下,可见一斑。但是即便如此,也未博得人家的一丝怜悯。“谓他人父,亦莫我顾”,直书其事,包含许多屈辱,许多痛楚,正如朱熹所叹:“则其穷也甚矣!”(同上)第二、第三章诗意略同首章,仅二、四、五、六句句尾更换一字,丰富了诗的内涵,反覆咏叹中稍有变化。此诗两句表达一层意思,六句有三层意思,两层转折。由绵绵不绝的葛藟对照兄弟的离散,是一折,由“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昆”而竟不获怜悯,又是一折。每一转折,均含无限酸楚。诗人直抒情事,语句简质,却很感人,表现了飘零的凄苦和世情的冷漠。牛运震《诗志》评曰:“乞儿声,孤儿泪,不可多读。”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沉痛语,不忍卒读。”都对诗中表现出的流离之苦深为致慨,相信这也是每一位读此诗者的共同感受。
- 推荐作品:
- 史
- 十三经
- 礼记
- 仪礼
- 孟子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易传
- 史记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资治通鉴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九州春秋
- 平宋录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传习录
- 三字经
- 幼学琼林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中论
- 孙子兵法
- 三略
- 将苑
- 虎钤经
- 何博士备论
- 折狱龟鉴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金匮要略
- 温病条辨
- 渊海子平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艺舟双楫
- 百家姓
- 淮南子
- 老老恒言
- 西京杂记
- 避暑录话
- 类书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宣室志
- 水浒传
- 醒世恒言
- 封神演义
- 博物志
- 东周列国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济公全传
- 花月痕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何典
- 说唐全传
- 儿女英雄传
- 小八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庄子
- 列子
- 黄帝四经
- 神仙传
- 云笈七签
- 诗文评
- 古文观止
- 伯牙琴
- 牡丹亭
- 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