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卫风·有狐
【原文】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注释】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在那淇水边的桥上。心里感到忧愁,只怕那人没有衣裳。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在那淇水可涉的地块。心里感到忧伤,只怕那人没有衣带。
有只狐在独行求偶,在那淇水的近岸处。心里感到忧郁,只怕那人没有衣服。
【译文】
⑴狐:一说狐喻男性。绥绥:朱熹《诗集传》训为独行求匹貌。
⑵淇:水名。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
⑶之子:这个人。裳:上曰衣,下曰裳。
⑷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流水的沙滩。
⑸侧:岸边。
【赏析】
《毛诗序》云:“《有狐》,刺时也。卫之男女失时,丧其妃耦焉。古者国有凶荒,则杀(减)礼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夫家者,所以育人民也。”孔疏解曰:“以时君不教民随时杀礼为婚,而丧失其妃耦,不得早为室家,故刺之。以古者国有凶荒,则减杀其礼,随时而多婚,会男女之无夫家者,使为夫妇,所以蕃育人民,刺今不然。”毛说的理论根据是《周礼·地官司徒》中的《大司徒》、《媒氏》。《大司徒》列有遇灾荒时的十二条政策,其中第十条便是“多婚”,也就是让失去配偶的男女结合,以增长人口。《毛诗序》认为此诗就是刺卫国君主没有实行这一政策,使无夫无妻的男女不能结合。毛说指出此诗与男女婚姻有关,自不误,但谓之为刺诗,则穿凿不通,为今人所不取。其他各家之说,尚有“悯伤孤贫说”、“齐桓公思恤卫说”、“忧念征夫无衣说”、“伤逃散之卫遗民说”,等等。《卫风·有狐》应是一首言情之诗。卫国经过动乱,人民遭受灾难,流离走徙,不少人失去配偶。有位年青寡妇,在路途中遇到一位鳏夫,对其产生爱意,很想嫁给他,但没有直接表白求爱之意,只在内心中有强烈的活动。故诗人托为此妇之言,以有狐在踽踽独行,思得匹偶,表白此妇对其所爱慕之人的爱心。狐为妖媚之兽,诗人称此妇为“狐”,看来此妇也颇有风姿,诗人以诗揭露其心事,比之为狐、以物喻人。别饶风致。诗三章,皆用比意。
首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梁为石不沾水之处,在梁则可以穿好下裳,所以这多情的寡妇,以有狐求偶,对其所怜惜的鳏夫,表白自我的爱心说:“我心里所忧愁的,是那人还无以为裳,若是他娶了我他就可以不愁没有衣裳了。”次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厉”为深水可涉之处。《邶风·匏有苦叶》诗云:“深则厉,浅则揭”,涉过深水。需要有衣带束衣。此妇担心的,是心上所爱慕的那人还没有衣带。她想:“若是我嫁给他,我可以替他结成衣带他就不愁涉过深水时没有衣带了。”三章言此狐“在彼淇侧”,既然已在淇侧,可见已经渡过淇水,可以穿好衣服了。可是她担心那个人,还无以为服,她心想:“若是我和他结为婚姻,那么,那人就不愁没有衣服了。”
这三章诗充分而细致地表露了这位年青寡妇的真挚爱心,即事抒怀,不作内心的掩蔽,大胆吐露真情,自是难得的佳作。在旧时代,遭逢丧乱,怨女旷夫,在各自失去配偶之后,想重建家庭,享受室家之爱,这是人生起码的要求,自然是无可非议的。
- 推荐作品:
- 子夏易传
- 文昌孝经
- 大戴礼记
- 正史
- 明史
- 晋书
- 清史稿
- 新五代史
- 旧五代史
- 金史
- 北齐书
- 明季北略
- 过江七事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东观奏记
- 十七史百将传
- 高士传
- 江南野史
- 地理
- 东京梦华录
- 吴船录
- 史通
- 传习录
- 菜根谭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围炉夜话
- 帝范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百战奇法
- 三略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医家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本草纲目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针灸大成
- 饮膳正要
- 神相全编
- 撼龙经
- 葬书
- 九章算术
- 神峰通考
- 灵城精义
- 谱录
- 夜航船
- 南越笔记
- 山海经
-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东周列国志
- 幽明录
- 新齐谐
- 东游记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韩湘子全传
- 小八义
- 薛仁贵征东
- 薛丁山征西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无量寿经
- 五灯会元
- 僧宝传
- 老子
- 抱朴子
- 黄帝四经
- 太玄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龙川别志
- 沧浪诗话
- 词源
- 牡丹亭
- 桃花扇
- 诗词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