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鄘风·墙有茨
【原文】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注释】
墙上长蒺藜,不可扫掉呀。宫中秘密话,不可相告呀。如能相告呀,说出丑死了呀。
墙上长蒺藜,不可除光呀。宫中秘密话,不可张扬呀。如能张扬呀,说来话很长呀。
墙上长蒺藜,不可捆住呀。宫中秘密话,不可讲述呀。如能讲述呀,说起真羞辱呀。
【译文】
①茨(音词):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
②中冓(音够):内室,宫中龌龊之事。道:说。
③所:若。
④襄:除去。
⑤详:借作“扬”,传扬。
⑥束:捆走。
⑦读:诵也。
【赏析】
这首诗内容与《邶风·新台》相承接,《毛诗序》渭“《墙有茨》,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公子顽,即昭伯,是卫宣公之子,《史记·卫康叔世家》说是伋之弟。君母,即卫宣公所强娶伋之未婚妻齐女,也就是卫宣姜,是当时惠公之母,故称“君母”。公子顽私通君母宣姜事,《左传·闵公二年》有记载。因为惠公即位时年幼,齐国人为了巩固惠公君位,保持齐、卫之间亲密的婚姻关系,便强迫昭伯与后母乱伦。尽管这是受外力胁迫促成的,但究竟是下辈与上辈淫乱,是最不齿于人的丑闻,确如朱熹所言“其污甚矣”。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特作此诗以“疾之”。
此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淫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诗经》中少见,译诗力求保留这一韵味。
- 推荐作品:
- 周礼
- 仪礼
- 孝经
- 尔雅
- 谷梁传
- 易经
- 笠翁对韵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晋书
- 魏书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纪事本末
- 过江七事
- 靖康传信录
- 奉天录
- 顺宗实录
- 东观奏记
- 十六国春秋
- 英雄记
- 地理
- 大唐西域记
- 洛阳伽蓝记
- 增广贤文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国语
- 盐铁论
- 中论
- 素书
- 吴子
- 武经总要
- 投笔肤谈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伤寒论
- 千金方
- 针灸大成
- 术数
- 三命通会
- 撼龙经
- 园冶
- 千字文
- 格言联璧
- 夜航船
- 名贤集
- 权谋残卷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艺文类聚
- 世说新语
- 喻世明言
- 二刻拍案惊奇
- 官场现形记
- 唐传奇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三遂平妖传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荡寇志
- 雷峰塔奇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刘公案
- 小八义
- 春秋配
- 唐摭言
- 开辟演义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老子
- 列子
- 黄庭经
- 云笈七签
- 文始真经
- 刘子
- 总集
- 随园诗话
- 训蒙骈句
- 闲情偶寄
- 长生殿
- 历史故事
- 诗词
- 魏晋
- 南北朝
- 明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