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鄘风·墙有茨
【原文】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注释】
墙上长蒺藜,不可扫掉呀。宫中秘密话,不可相告呀。如能相告呀,说出丑死了呀。
墙上长蒺藜,不可除光呀。宫中秘密话,不可张扬呀。如能张扬呀,说来话很长呀。
墙上长蒺藜,不可捆住呀。宫中秘密话,不可讲述呀。如能讲述呀,说起真羞辱呀。
【译文】
①茨(音词):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
②中冓(音够):内室,宫中龌龊之事。道:说。
③所:若。
④襄:除去。
⑤详:借作“扬”,传扬。
⑥束:捆走。
⑦读:诵也。
【赏析】
这首诗内容与《邶风·新台》相承接,《毛诗序》渭“《墙有茨》,卫人刺其上,公子顽通乎君母,国人疾之,而不可道也”。公子顽,即昭伯,是卫宣公之子,《史记·卫康叔世家》说是伋之弟。君母,即卫宣公所强娶伋之未婚妻齐女,也就是卫宣姜,是当时惠公之母,故称“君母”。公子顽私通君母宣姜事,《左传·闵公二年》有记载。因为惠公即位时年幼,齐国人为了巩固惠公君位,保持齐、卫之间亲密的婚姻关系,便强迫昭伯与后母乱伦。尽管这是受外力胁迫促成的,但究竟是下辈与上辈淫乱,是最不齿于人的丑闻,确如朱熹所言“其污甚矣”。卫国人民对这种败坏人伦的秽行,当然深恶痛绝,特作此诗以“疾之”。
此诗三章重叠,头两句起兴含有比意,以巴紧宫墙的蒺藜清扫不掉,暗示宫闱中淫乱的丑事是掩盖不住、抹煞不了的。接着诗人便故弄玄虚,大卖关子,宣称宫中的秘闻“不可道”。至于为何不可道,诗人绝对保密,却又微露口风,以便吊读者口味。丑、长、辱三字妙在藏头露尾,欲言还止,的确起到了欲盖而弥彰的特殊效果。本来,当时卫国宫闱丑闻是妇孺皆知的,用不着明说,诗人特意点到为止,以不言为言,调侃中露讥刺,幽默中见辛辣,比直露叙说更有情趣。全诗皆为俗言俚语,六十九个字中居然有十二个“也”字,相当今语“呀”,读来节奏绵延舒缓,意味俏皮而不油滑,与诗的内容相统一。三章诗排列整齐,韵脚都在“也”字前一个字,且每章四、五句韵脚同字,这种押韵形式在《诗经》中少见,译诗力求保留这一韵味。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诗经
- 礼记
- 仪礼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正史
- 隋书
- 旧五代史
- 北史
- 陈书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西夏书事
- 三朝北盟会编
- 五代新说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顺宗实录
- 传记
- 晏子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明儒学案
- 十六国春秋
- 载记
- 吴越春秋
- 万历野获编
- 徐霞客游记
- 武林旧事
- 都城纪胜
- 通典
- 读通鉴论
- 史通
- 菜根谭
- 荀子
- 说苑
- 潜夫论
- 北溪字义
- 三略
- 将苑
- 便宜十六策
- 虎钤经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韩非子
- 医家
- 难经
- 濒湖脉学
- 扁鹊心书
- 李虚中命书
- 月波洞中记
- 艺术
- 棋经十三篇
- 园冶
- 朱子家训
- 论衡
- 夜航船
- 人物志
- 龙文鞭影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西京杂记
- 艺文类聚
- 阅微草堂笔记
- 绿野仙踪
- 酉阳杂俎
- 济公全传
- 狄公案
- 穆天子传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岭表录异
- 大唐新语
- 幻中游
- 薛刚反唐
- 了凡四训
- 中说
- 知言
- 僧宝传
- 庄子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浮生六记
- 幽梦影
- 呻吟语
- 龙川别志
- 随园诗话
- 词曲
- 历史故事
- 诗词
- 先秦
- 隋代
- 金朝
- 明代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