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鱼藻之什·瓠叶
【原文】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注释】
随风飘动瓠瓜叶,把它采来细烹饪。君子家中有淡酒,斟满一杯请客品。
白头野兔正鲜嫩,烤它煨它味道美。君子家中有淡酒,斟满敬客喝一杯。
白头野兔正鲜嫩,烤它熏它成佳肴。君子家中有淡酒,斟满回敬礼节到。
白头野兔正鲜嫩,煨它烤它成美味。君子家中有淡酒,斟满劝饮又一杯。
【译文】
⑴幡(fān)幡:翩翩,反覆翻动的样子。瓠(hù):葫芦科植物的总称。
⑵亨(pēnɡ):同“烹”。
⑶斯首:白头,兔小者头白。
⑷炮(páo):将带毛的动物裹上泥放在火上烧。燔(fán):用火烤熟。
⑸炙:将肉类在火上熏烤使熟。
⑹酢(zuò):回敬酒。
【赏析】
全诗共分四章,形式上全用赋法,颇具雅诗特点,然诗中反覆咏叹者多,渲染描绘者寡,又与风诗相近,故龚橙《诗本谊》谓此《小雅》“西周民风”之一。
诗首章取瓠叶这一典型意象,极言其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瓠叶味苦,则所食非美味佳肴可知,但主人并没有以微薄而废礼,而是情真意挚地“采之亨之”,并取酒相待,请客人一同品尝。诗中多用代词,加快了节奏,情绪显得欢快跳跃,而首章“亨”、“尝”押韵,属阳部,更为全诗定下了一个热烈高昂的基调。
诗后三章以白头小兔为叙赋对象,从另一面极言菜肴简陋。“一物而三举之者,以礼有献酢酬故也,酒三行而肴惟一兔首,益以见其约矣。”(《传说汇纂》引张彩语)《诗经》时代,关于荤菜,有“六牲”之说,即豕、牛、羊、鸡、鱼、雁(见《礼记·内则》),在正式宴请客人的场合,据礼当备“六牲”,而兔子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就如同北方谚语所谓“狗肉端不上台面”一样。明了这一点,便可看出同是宴饮之诗,《伐木》有“肥羜(按,音zhù,小羊)”、“肥牡”,《鱼丽》有“鲿、鲨”、“鲂鳢”、“鰋鲤”,和《瓠叶》中仅有“瓠叶”、“兔首”相比,厚薄奢简尽显。正如第一章所叙述的那样,主人并没有因小兔之微薄而废燕饮之礼,而是或炮或燔或炙,变化烹调手段,使单调而粗简的原料变成诱人的佳肴,复以酒献客、酢客、酬客,礼至且意切,在你来我往的觥筹交错中,可以看出主宾之间确实“有不任欣喜之状”(陈延杰《诗序解》)。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感染力来看,《瓠叶》确实算不上雅诗中的上品,但它却具有一定的历史认识价值,在这首诗中,读者既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悠久的饮食文化传统,也可以看到礼仪之邦所独有的尚礼民风和谦虚美德。基于这一点,《瓠叶》诗还是值得一读的。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仪礼
- 孝经
- 孟子
- 易经
- 其他经学
- 笠翁对韵
- 汉书
- 明史
- 元史
- 旧五代史
- 陈书
- 逸周书
- 汉官六种
- 贞观政要
- 战国策
- 传记
- 晏子春秋
- 英雄记
- 吴越春秋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菜根谭
- 幼学琼林
- 春秋繁露
- 明夷待访录
- 帝范
- 三十六计
- 六韬
- 将苑
- 兵法二十四篇
- 投笔肤谈
- 何博士备论
- 法家
- 商君书
- 氾胜之书
- 奇经八脉考
- 针灸大成
- 四圣心源
- 温病条辨
- 术数
- 天玉经
- 灵城精义
- 艺舟双楫
- 茶经
- 智囊全集
- 颜氏家训
- 夜航船
- 名贤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老老恒言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避暑录话
- 宣室志
- 小说家
- 搜神记
- 醒世恒言
- 太平广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东游记
- 鬼神传
- 花月痕
- 三遂平妖传
- 夷坚志
- 女仙外史
- 李公案
- 刘公案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海国春秋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释家
- 五灯会元
- 知言
- 道家
- 诗文评
- 别集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词曲
- 桃花扇
- 先秦
- 两汉
- 隋代
- 唐代
- 宋代
- 明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