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鱼藻之什·菀柳
【原文】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暱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注释】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和他太亲密。当初让我谋国政,而后受罚遭排挤。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寻阴凉。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自己找祸殃。当初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到远方。
鸟儿尽力往高飞,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译文】
⑴菀(yù):树木茂盛。
⑵尚:庶几。
⑶蹈:动,变化无常。
⑷昵(nì):亲近。
⑸靖:谋。
⑹极:同“殛”,惩罚。
⑺愒(qì):休息。
⑻瘵(zhài):病。
⑼迈:行,指放逐。
⑽傅:至。
⑾矜:危。
【赏析】
《菀柳》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毛诗序》谓“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说亦不为误。唯刺幽王说无据,历来争讼不已。魏源以诗证诗,以为此为刺厉王之诗,“试质诸《大雅》刺历王幽王之诗则了然矣。历王暴虐刚恶……幽王童昏柔恶……故刺历王诗皆欲其收辑人心;刺幽王诗皆欲其辩佞远色”,“征以历王诸诗,一则曰‘上帝板板’,再则曰‘荡荡上帝’。与此《菀柳》篇上帝甚神(蹈),皆监谤时不敢斥言托讽之同文也”。(《诗古微》)可备一说。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
第一章开头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这个略显突兀的比拟句传达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追究缘由的欲望:为什么茂密繁盛的柳树下,诗人却劝戒人们不要去憩息呢?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接下来的两句述说缘由:“上帝甚蹈,无自昵焉。”意思是:大王虽然如同大树,可以乘凉,可是他暴虐无常,不可亲近,否则自招祸殃。“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意思是:当初大王请我一起谋国事,如今莫名其妙受责罚。这是诗人现身说法,把与暴君共事的种种险恶表述无遗。整章诗或比拟,或劝戒,或直白,但都以“焉”字结句,呼告语气中传递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怨恨。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似,在反覆咏叹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不可遏制的怨怒之气喷薄而出,却又不是尽情宣泄而后快,比拟中有双关,呼告中有托讽,虽是直言却用曲笔,以弦外之音感动读者,使议论中多了一点诗味。
第三章在前两章感情积蓄的基础上,由劝戒性的诉说转向声泪俱下的控诉,整章一气呵成,“有鸟高飞,亦傅于天”,意谓:再高飞的鸟也以天为依附。“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意谓:为什么难以预测彼人之心可能到达的极限呢?“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意谓:为什么当初用我谋国事,现在又让我遭凶恶?诗中鸟儿高飞是平和的比拟,逆向的起兴。从平淡中切入,渐入情境,最后以反诘句“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作结,单刀直入,让人眼前凸现出一位正在质问“甚蹈”的“上帝”的受难诗人形象,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疾恶如仇的性情和命途多舛的遭遇都化作这句“诗眼”,给读者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尚书
- 公羊传
- 易传
- 史记
- 宋书
- 周书
- 金史
- 北齐书
- 南齐书
- 续资治通鉴
- 纪事本末
- 明季北略
- 杂史
- 奉天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传记
- 江南野史
- 徐霞客游记
- 东京梦华录
- 洛阳伽蓝记
- 吴船录
- 儒家
- 菜根谭
- 围炉夜话
- 国语
- 孔子家语
- 近思录
- 潜夫论
- 孙膑兵法
- 吴子
- 乾坤大略
- 历代兵制
- 管子
- 商君书
- 慎子
- 邓析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食疗本草
- 三命通会
- 神相全编
- 渊海子平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论衡
- 夜航船
- 陶庵梦忆
- 人物志
- 南越笔记
- 池北偶谈
- 风俗演义
- 搜神后记
- 博物志
- 初刻拍案惊奇
- 孽海花
- 三刻拍案惊奇
- 常言道
- 海上花列传
- 杨家将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老残游记续集
- 独异志
- 林公案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无量寿经
- 列子
- 抱朴子
- 悟真篇
- 尹文子
- 别集
- 浮生六记
- 郁离子
- 训蒙骈句
- 魏晋
- 唐代
- 元代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