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卷下·黍米〈寒〉
(一)患鳖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不过三两度愈。〔嘉〕
(二)谨按∶性寒,有少毒。不堪久服,昏五脏,令人好睡。仙家重此。作酒最胜余米。
(三)又,烧为灰,和油涂杖疮,不作KT ,止痛。〔嘉〕
(四)不得与小儿食之,令儿不能行。若与小猫、犬食之,其脚便 曲,行不正。缓人筋骨,绝血脉。〔心·嘉〕
(五)合葵菜食之,成痼疾。于黍米中藏干脯通。《食禁》云∶牛肉不得和黍米、白酒食之,必生寸白虫。〔证〕
(六)黍之茎穗∶人家用作提拂,以将扫地。食苦瓠毒,煮汁饮之即止。〔证〕
(七)又,破提扫煮取汁,浴之去浮肿。〔证〕
(八)又,和小豆煮汁,服之下小便。〔证〕
- 推荐作品:
- 诗经
- 周礼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清史稿
- 旧唐书
- 元史
- 新五代史
- 北史
- 明季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松漠纪闻
- 战国策
- 靖康传信录
- 九州春秋
- 别史
- 晏子春秋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史评
- 读通鉴论
- 菜根谭
- 说苑
- 近思录
- 明夷待访录
- 北溪字义
- 将苑
- 吴子
- 尉缭子
- 韩非子
- 慎子
- 齐民要术
- 农桑辑要
- 氾胜之书
- 黄帝内经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针灸大成
- 渊海子平
- 艺术
- 园冶
- 清代名人轶事
- 西京杂记
- 山海经
- 水浒传
- 聊斋志异
- 警世通言
- 西厢记
- 太平广记
- 封神演义
- 初刻拍案惊奇
- 绿野仙踪
- 隋唐演义
- 子不语
- 东游记
- 鬼神传
- 狄公案
- 海上花列传
- 南游记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儿女英雄传
- 说岳全传
- 后汉演义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幻中游
- 独异志
- 薛刚反唐
- 开辟演义
- 北史演义
- 心经
- 了凡四训
- 中说
- 僧宝传
- 老子
- 悟真篇
- 文始真经
- 老子想尔注
- 总集
- 别集
- 曾国藩家书
- 牡丹亭
- 两汉
- 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