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学思想
《史通》在这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史料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
许凌云依据白寿彝在《中国史学史》第1册第20页中提出的史料学应分为理论的、历史的、分类的和实用的四个部分的思想,认为史料学的学科体系应包括史料学理论、史料学史、史料分类学和史料应用学,并以此展开论述。首先,他认为,刘知几提出先人之急务、治国之要道的史料学任务。史料能否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关键取决于史料的真实性。为此,自然要提倡直笔,反对曲笔。
刘知几还具体阐明了史料与史学的辩证关系,将史籍分为当时之简和后来之笔,重视史料记载,认为它是史学工作的基础。其次,许指出,只要将《史通》中的《史官建置》《古今正史》《杂述》和《六家》、《二体》联系起来,可以看出中国史料发展的历史过程。刘氏提出六家二体说和杂述十品的史籍分类意见,《尚书》《春秋》《左传》等入于正史更是一大发明。
许凌云还指出,刘知几论史料的运用,提出搜集史料要广博,择善要区分虚实真伪。对于如何辨伪,刘氏提出这样的原则:一是区分史料的性质,二是确定真伪。怎样实行辨伪原则,刘氏又提出四点:据理,考察是否合乎于自然规律和社会实际情况,是否自相矛盾。耿建军则从刘知几纂修《起居注》与《实录》,私撰《史通》,以经入史,倡立制册章表书,区分史料与史书,论史才三长,论史料的博采与善择,论史料编纂的具体方法等方面去考察刘知几丰富的史料编纂思想。
耿天勤提出,在唐代,刘知几首倡辨伪,他从史料学角度去辨经书中的伪事、虚语,去辨其他各种伪说和伪书。更重要的是刘氏确立起辨伪的原则和方法。其辨伪的基本原则是实录直书。其方法是强调:考察记事是否符合理,记事有无矛盾,记事与可靠文献是否相乖,记事在同时代的目录书有无记载,记事的语言文体是否与时代相符,多种有关材料是否一致。耿天勤认为,刘氏的辨伪对明代胡应麟《四部正伪》影响甚大。
- 推荐作品:
- 集
- 十三经
- 诗经
- 尔雅
- 笠翁对韵
- 清史稿
- 旧唐书
- 隋书
- 梁书
- 辽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明季南略
- 西夏书事
- 过江七事
- 贞观政要
- 靖康传信录
- 五代史阙文
- 奉天录
- 平宋录
- 唐才子传
- 高士传
- 吴越春秋
- 洛阳伽蓝记
- 武林旧事
- 吴船录
- 岭外代答
- 政书
- 荀子
- 国语
- 春秋繁露
- 潜夫论
- 兵家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尉缭子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韩非子
- 氾胜之书
- 濒湖脉学
- 食疗本草
- 术数
- 渊海子平
- 焦氏易林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随园食单
- 千字文
- 梦溪笔谈
- 清代名人轶事
- 困学纪闻
- 风俗演义
- 类书
- 艺文类聚
- 醒世恒言
- 西厢记
- 镜花缘
- 绿野仙踪
- 幽明录
- 济公全传
- 十二楼
- 雍正剑侠图
- 花月痕
- 穆天子传
- 夷坚志
- 绣云阁
- 韩湘子全传
- 说唐全传
- 龙城录
- 李公案
- 小八义
- 海国春秋
- 北史演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了凡四训
- 五灯会元
- 中说
- 悟真篇
- 文子
- 老子想尔注
- 刘子
- 别集
- 冰鉴
- 曾国藩家书
- 幽梦影
- 词曲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桃花扇
- 诗词
- 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