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天人解·糟粕传导
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
气化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入于脏腑而为津液,粗者入于膀胱而为溲溺。溲溺通利,胃无停水,糟粕后传,是以便干。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气水变化于中焦,沤者,气水方化,而未盛也。及其已化,则气腾而上,盛于胸膈,故如雾露。水流而下,盛于膀胱,故如川渎。川渎之决,由于三焦。《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盖三焦之火秘,则上温脾胃而水道通;三焦之火泄,则下陷膀胱而水窍闭。
《灵枢·本输》: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以水性蛰藏,太阳寒水蛰藏,三焦之火秘于肾藏,则内温而外清。水府清通,上窍常开,是以气化之水渗于膀胱,而小便利。若太阳寒水不能蛰藏,三焦之火泄于膀胱,膀胱热癃,水窍不开,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气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为泄利。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所谓实则闭癃者,三焦之火泄于膀胱也。
- 推荐作品:
- 十三经
- 仪礼
- 孝经
- 论语
- 谷梁传
- 其他经学
- 子夏易传
- 白虎通义
- 汉书
- 明史
- 宋史
- 隋书
- 新五代史
- 北史
- 金史
- 陈书
- 南齐书
- 汉官六种
- 明季北略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奉天录
- 别史
- 传记
- 水经注
- 政书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小窗幽记
- 孔子家语
- 盐铁论
- 近思录
- 三十六计
- 素书
- 尉缭子
- 司马法
- 便宜十六策
- 翠微先生北征录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邓析子
- 北山酒经
- 金匮要略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术数
- 滴天髓阐微
- 葬书
- 葬法倒杖
- 李虚中命书
- 棋经十三篇
- 书目答问
- 千字文
- 墨子
- 智囊全集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公孙龙子
- 南越笔记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太平御览
- 剪灯新话
- 初刻拍案惊奇
- 二刻拍案惊奇
- 新齐谐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狄公案
- 常言道
- 夷坚志
- 南北史演义
- 刘公案
- 朝野佥载
- 南史演义
- 幻中游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释家
- 阴符经
- 黄庭经
- 文子
- 幽梦影
- 伯牙琴
- 训蒙骈句
- 词曲
- 牡丹亭
- 历史故事
- 两汉
- 魏晋
- 宋代
- 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