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六气解·六气从化
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府,秉地气而生五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
内外感伤,总此六气。其在天者,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
天人同气也,经有十二,六气统焉。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木也,从子化气而为暑。手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少阴水也,从妻化气而为热。足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火也,从夫化气而为寒。足太阴以湿土主令,手太阴金也,从母化气而为湿。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土也,从子化气而为燥。
盖癸水上升,而化丁火,故手少阴以君火司气,而足少阴癸水在从化之例。丙火下降,而化壬水,故足太阳以寒水当权,而手太阳丙火在奉令之条。木之化火也,木气方盛,而火气初萌,母强子弱,故手厥阴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火气既旺,而木气已虚,子壮母衰,故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土之化金也,土气方盛,而金气初萌,母强子弱,故手太阴以辛金而化气于湿土。金气方盛,而土气已虚,子壮母衰,故足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母气用事,子弱未能司权,则子从母化;子气用事,母虚不能当令,则母从子化。所谓将来者进,成功者退,自然之理也。
- 推荐作品:
- 经
- 集
- 尚书
- 尔雅
- 匡谬正俗
- 三国志
- 宋史
- 新唐书
- 清史稿
- 元史
- 辽史
- 陈书
- 明季南略
- 编年史
- 续资治通鉴
- 大唐创业起居注
- 过江七事
- 杂史
- 五代新说
- 贞观政要
- 顺宗实录
- 十七史百将传
- 载记
- 万历野获编
- 武林旧事
- 庐山记
- 史评
- 弟子规
- 北溪字义
- 兵家
- 孙子兵法
- 司马法
- 兵法二十四篇
- 李卫公问对
- 练兵实纪
- 便宜十六策
- 何博士备论
- 管子
- 天工开物
- 齐民要术
- 北山酒经
- 金匮要略
- 濒湖脉学
- 肘后备急方
- 医学源流论
- 焦氏易林
- 茶经
- 鬼谷子
- 淮南子
- 梦溪笔谈
- 论衡
- 公孙龙子
- 清代名人轶事
- 南越笔记
- 风俗演义
- 齐东野语
- 艺文类聚
- 山海经
- 水浒传
- 三国演义
- 搜神记
- 警世通言
- 封神演义
- 喻世明言
- 绿野仙踪
- 新齐谐
- 酉阳杂俎
- 东游记
- 三侠五义
- 夷坚志
- 西汉演义
- 女仙外史
- 儿女英雄传
- 龙城录
- 老残游记续集
- 大唐新语
- 开辟演义
- 林公案
- 海国春秋
- 薛仁贵征东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声律启蒙
- 五灯会元
- 知言
- 老子
- 太玄经
- 文始真经
- 尹文子
- 诗文评
- 呻吟语
- 西湖梦寻
- 龙川别志
- 伯牙琴
- 文心雕龙
- 金朝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