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脉法解·寸口人迎脉法
气口者,手太阴经之动脉,在鱼际之下。人迎者,足阳明经之动脉,在结喉之旁。太阴行气于三阴,故寸口可以候五藏;阳明行气于三阳,故人迎可以候六府。以太阴为五藏之首,阳明为六府之长也。
藏阴盛则人迎小而寸口大,虚则人迎大而寸口小;府阳衰则寸口大而人迎小,旺则寸口小而人迎大。
《灵枢·禁服》:寸口主中,人迎主外。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人迎大一倍于寸口,病在足少阳,一倍而躁,在手少阳。人迎二倍,病在足太阳,二倍而躁,在手太阳。人迎三倍,病在足阳明,三倍而躁,在手阳明。盛则为热,虚则为寒,紧则痛痹,代则乍甚乍间。人迎四倍,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死不治。寸口大一倍于人迎,病在足厥阴,一倍而躁,在手厥阴。寸口二倍,病在足少阴,二倍而躁,在手少阴。寸口三倍,病在足太阴,三倍而躁,在手太阴。盛则胀满、寒中、食不化,虚则热中、出糜、少气、溺色变,紧则痛痹,代则乍痛乍止。寸口四倍,且大且数,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死不治。
《灵枢·经脉》:人迎与脉口即寸口也。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灵枢·五色》:人迎盛坚者,伤于寒。气口盛坚者,伤于食。以气口主里,伤食则阴郁于内,故气口盛坚;人迎主表,伤寒则阳郁于外,故人迎盛坚。
此诊寸口人迎之法也。寸口人迎之脉,载在经文,后世乃有左为人迎,右为气口之说,无稽妄谈,不足辨也。
- 推荐作品:
- 经
- 文昌孝经
- 正史
- 三国志
- 新唐书
- 周书
- 明季北略
- 松漠纪闻
- 传记
- 十六国春秋
- 越绝书
- 万历野获编
- 地理
- 徐霞客游记
- 水经注
- 大唐西域记
- 都城纪胜
- 岭外代答
- 读通鉴论
- 三字经
- 中论
- 北溪字义
- 三十六计
- 孙膑兵法
- 百战奇法
- 将苑
- 尉缭子
- 兵法二十四篇
- 韩非子
- 管子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慎子
- 棠阴比事
- 农家
- 神农本草经
- 千金方
- 金匮要略
- 奇经八脉考
- 肘后备急方
- 天玉经
- 疑龙经
- 月波洞中记
- 艺舟双楫
- 鬼谷子
- 梦溪笔谈
- 笑林广记
- 朱子家训
- 尚书正义
- 池北偶谈
- 齐东野语
- 类书
- 世说新语
- 搜神记
- 阅微草堂笔记
- 封神演义
- 东周列国志
- 官场现形记
- 三侠五义
- 孽海花
- 雍正剑侠图
- 三遂平妖传
- 杨家将
- 绣云阁
- 西汉演义
- 南北史演义
- 说唐全传
- 前汉演义
- 小五义
- 白牡丹
- 小八义
- 残唐五代史演义
- 毛公案
- 声律启蒙
- 道家
- 庄子
- 黄庭经
- 尹文子
- 别集
- 浮生六记
- 西湖梦寻
- 郁离子
- 词源
- 诗人玉屑
- 诗词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