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脉法解·寸口脉法
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
气口者,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也。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尺为阴而寸为阳。关者,阴阳之中气也。寸口在鱼际之分,关上在太渊之分,尺中在经渠之分。
心与小肠,候于左寸,肺与大肠,候于右寸。肝胆候于左关,脾胃候于右关。肾与膀胱候于两尺,心主三焦,随水下蛰,亦附此焉。《素问·脉要精微论》: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关部也。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两寸部也。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谨调尺寸,而表里上下,于此得矣。
盖肺主藏气,而朝百脉,十二经之气,皆受之于肺。平旦寅初,肺气流布,起于寸口,运行十二经中,周而复始。一日一夜,五十度毕,次日平旦寅初,复会于寸口。寸口者,脉之大会,此曰寸口,乃寸尺三部之总名,非但鱼际已也。故十二经之盛衰,悉见于此。《灵枢·经脉》: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此气口所以独为五藏主也。气口即寸口。手之三阳,自手走头,大小肠府虽至浊,而经行头上,则为至清,故与心肺同候于两寸。越人十难,实为定法。近人乃欲候大小肠于两尺,乖谬极矣!
- 推荐作品:
- 周礼
- 仪礼
- 笠翁对韵
- 后汉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
- 魏书
- 辽史
- 三朝北盟会编
- 过江七事
- 九州春秋
- 十七史百将传
- 东京梦华录
- 大唐西域记
- 华阳国志
- 吴船录
- 读通鉴论
- 荀子
- 近思录
- 春秋繁露
- 帝范
- 北溪字义
- 六韬
- 太白阴经
- 李卫公问对
- 法家
- 管子
- 扬子法言
- 黄帝内经
- 奇经八脉考
- 药性歌括四百味
- 洗冤集录
- 食疗本草
- 饮膳正要
- 肘后备急方
- 温病条辨
- 医学源流论
- 撼龙经
- 天玉经
- 疑龙经
- 焦氏易林
- 智囊全集
- 格言联璧
- 笑林广记
- 颜氏家训
- 名贤集
- 陶庵梦忆
- 公孙龙子
- 龙文鞭影
- 金楼子
- 尚书正义
- 风俗演义
- 太平御览
- 搜神后记
- 山海经
- 世说新语
- 西游记
- 聊斋志异
- 搜神记
- 新齐谐
- 子不语
- 孽海花
- 狄公案
- 杨家将
- 说唐全传
- 荡寇志
- 龙城录
- 后汉演义
- 李公案
- 大唐新语
- 朝野佥载
- 独异志
- 薛丁山征西
- 无量寿经
- 昭明文选
- 郁离子
- 伯牙琴
- 诗人玉屑
- 牡丹亭
- 闲情偶寄
- 南北朝
- 隋代
- 唐代
- 五代
- 清代